“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ID:312705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_第3页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实施“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本文从学习目标、学导过程和学导反思三个方面对“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为我市的教改作些贡献。  【关键词】两先两后教学模式学导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而谢仲卿教授的“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导)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两先两后”课题的基本理念是:把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与学练的习题。笔者

2、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这一模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作如下探索,希望能和广大同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三项内容:导入新课、提示目标和指导自学。  1.1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英语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以便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2提示目标4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是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所在。课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和英语课程标准,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

3、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  1.3指导自学  学生的自学必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的自学指导就是有效、高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或低效的指导。  二、学导过程  学导过程板块包括三个栏目:探索体验、拓展创新和链接考试。  2.1探索体验  “探索体验”包括自主学习、检测效果和点评纠错。“探索体验”题的编写是最关键的。要落实课题关于“把教师要讲授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和学练的习题”这一理念,因此编写时要遵循“五性”(针对性、铺垫性、情

4、境性、趣味性、激励性)。  2.1.1自主学习  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的要求,从看“探索体验”题开始自主学习。一般是看题、读书、看注释,标注重点知识,做出答案。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巡查,确保学生完成好自学任务,可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为下一步的检测做好准备。4  2.1.2检测效果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转入检测效果环节。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检测的方法,一般以笔头练习为主。教师检测的内容就是学生自学

5、的内容。教师在检测时,应选择后进生作为检测的对象。  2.1.3点评纠错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展示的答案进行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运用。学生更正错误后,教师要明确以下三点:①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内容不再重复;②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补充、再引导更正;③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  2.2拓展创新  老师要大胆挖掘教材的创造原因,增设一些具有迁移能力训练因素的课外练习(“拓展创新

6、题”),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再行探究,举一反三,求异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慢慢地诱导学生登拓展之堂入创新之室。  2.3链接考试  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全国各省市典型中考题、名校训练检测题、省市统一的考试题链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夯实基础。  三、学导反思  “学导反思”4要求不停留在小结学过的内容和方法上,而要延伸到其它相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虽然课堂结束了,但探究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要更高更强!  四、结束语  总之,“两先两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7、,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张荣兰.实施“两先两后”,构建高效课堂[J].神州,2012(12).  [2]莫克琳.“两先两后”与初中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教育版),2012(2).  [3]郑增波,解恒煜.构建两先两后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