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方法论论文

哲学方法论论文

ID:31267308

大小:58.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哲学方法论论文_第1页
哲学方法论论文_第2页
哲学方法论论文_第3页
哲学方法论论文_第4页
哲学方法论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方法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学业论文学号:0807224034浅谈中庸哲学方法论学院名称: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专业名称:政治学与行政学年级班别:2008级政治学1班姓名:高婷婷指导教师:张保伟2011年12月浅谈中庸哲学方法论摘要:”中庸”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对它有着一定的误解,甚至对它进行贬损、排斥。实际上,”中庸”思想在个人修养、交际处事、为政治国等方面不但深刻、实用,而且具有方法论意义,人的主题是永恒的,"中庸"作为方法论在当代社会当然也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中庸;哲学;

2、方法论孔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孔子创立的“中庸”哲学方法论,是我国哲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含义,而但在社会实践中也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1]“中庸”一词最早由孔子提出,他在《雍也篇•第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是说中庸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民众却长久以来都很缺乏它。孔子本人没有对其进行详尽的论述,他的“中

3、庸”仅局限于道德哲学,经过后来诸多儒家学者的不断发展,使“中庸”具有了本体论上的意义,开始成为哲学中的一个范畴。尽管孔子没有把“中庸”提升到以后的高度,但是孔子却是从伦理学出发,把“中庸”看作道德真理,并由此获得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准则。因此,整部《论语》也就几乎都是在谈“中庸”这样一种境界。《中庸》之开篇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齐焉。”意思是说,心中的喜怒哀乐未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之为和。中是天下之根本,和是通贯天下的道理。倘若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

4、可以各在其位了,世上万物便得以发育生成。可见,中庸思想是儒家推崇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思想境界,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理论指导。⑵一.“中庸”思想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认为中丿甫之道只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教人如何圆滑处世,躲避矛盾;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对立,与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背道而驰,具有消极影响。这是对中庸之道思想理解不深,甚至怀有偏见。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朱熹说:“中无定体,随时而在”。孔子认为“中庸”是一种最高的道德。朱熹认为“中庸”遵循着“时中”的原则,没有定体,随时而在。由此可见,中庸所表现的是一种不偏不倚、中正、平

5、衡的最高道德思想。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的状态。在《论语》中,“中庸”又称为“中行”。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狂妄;“狷”,拘谨,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种流于冒进;一种流于退缩。“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论语•先进》说:“子贡问:'师与商者也孰贤?'子口:'师也过,商也不及'O□:'然则师愈与?'TS:'过犹不及'。”师(即子张),商(即了夏),皆为孔了的弟子。孔子认为子张太过分(过),子夏太保守(不及),

6、两人都不符合“中道”,所以说“过犹不及”。⑶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中庸”,就是既无过,又无不及,或者可以说,中庸就是对“过”与“不及”的调和。依据上面的解释,中庸就是“以中为用”,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这样才是对中庸之道的精妙绝伦的解释。孔子的中庸之道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二、“中庸"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则之一,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渊源流长,影响深广,而且成为中华民族处世哲学的一种指导思想,对人的行为举止,道德情操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7、。时至今日,在这个性张扬的年代,中庸之道仍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方法论意义。1•“执两用中”的矛盾观。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尺度和标准,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各派哲学家都建立如果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尺度和标准,就会使事物了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改变原来的性质,达不到预期冃的。“过犹不及”讨论过矛盾问题。道家强调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的思想暗合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度是质与量统一互转化,如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强调祸福之间、奇正之间、善恶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不影响事物质的改变,之间

8、可以相互转化,所谓“物极必反法家则片而超过度的变化,事物的性质就走向了事物的反面强调矛盾双方对立的绝对性,把国君与臣民看面。孔子认为要保持事物质的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