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095193
大小:426.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3
《从“直觉”到“理性”——梁漱溟哲学方法论的转向考察-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3卷第4期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1.13NO.42014年7月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u1.2014【儒佛道与地域文件】主持人:李承贵从“直觉"到“理性’’梁漱溟哲学方法论的转向考察陈永杰(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梁漱溟先生的哲学肇始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由所“立”——发掘论证传统儒学的当代价值与所“破”——批判工具理性的绝对化倾向出发,视直觉为本体与发用的统一,并诠解出了直觉作为“德性之知”和“情意之知”的意涵。其阐发富含创见,但囿于早年的理论旨归所限,
2、将直觉置于理智的对立面,强调了直觉的本能冲动意味,导致无法形成圆融的方法论,也难以建构严整的形上学体系。在意识到了局限性所在之后,弃直觉而转向了儒家的理性。然而,粱漱溟对理性概念的清理和阐发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地方,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关键词]梁漱溟;方法论;直觉;理性[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14)04—0005—05梁漱溟用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传统的依恋和对现代性价值的置疑。就探寻人类和选择世界文化的未来出路上,其长处是将与道德自身存在意义的方法而言,在梁漱溟那里,直觉即有关的直觉意蕴揭橥得较为清晰,对工具理性、理本体即方法
3、,是本体与方法的一体化;直觉既是本智之蔽的揭示准确到位。但由于其所理解的直觉体即价值之源,亦为通达形上本体的方法,“要认识倾向于本能,德性成了先天具足、已然完成的东西,本体非感觉理智所能办,必方生活的直觉才行,直导致儒家仁智勇并举的修身进路中的智与勇付之觉时即生活时,浑融为一个,没有主客观的,可以称阙如。其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主动进行了理论绝对。,,E1]4os。显然,直觉被梁漱溟提高到了本体论转向。转向后的梁漱溟扬弃了柏格森生命哲学和的高度,赋予了本体的意义,成了超越的普遍的存泰州学派中强调本能冲动的方面,融进了儒家的理在,也是人的行为的形上依据。性的内容,这是其哲学方法论转向的关
4、键。这种转所谓“浑融一体”、“没有主客的绝对”就是梁漱向客观上也推进了中国近代哲学。然而,从学理上溟即本体即方法的直觉。本体论意义上的直觉,梁来考察,其方法论依然存在较多弊病和缺憾。与其漱溟将其等同于儒家的道德本体——仁或良知良说这种方法论转向是理性分析的结果,不如说是一能,“孟子所说的不虑而知的良知,不学而能的良能,在今日我们谓之直觉⋯⋯此敏锐的直觉.就是种信仰、情感的偏执和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孔子所谓仁。⋯⋯人类所有一切诸德,本无不出自一、即体即用的本能直觉此直觉,即无不出自孔子所谓‘仁’,所以一个‘仁’依照梁漱溟,东西方文化的对立实为直觉与知就将种种美德都代表了。.~1]454儒家
5、的“天命之谓性,性的对峙,知性思维、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是造成率性之谓道”也被梁漱溟诠释为“任直觉”、“随感而西方文化危机的根源,惟有直觉的生活才符合生命应”,人遇事原不须你操心打量的,当下的随感而应本性,因此需要直觉来救治。所以,其哲学方法论就是对的。显然,依梁漱溟之见,人们的生活应该是以显扬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为旨归,表现出了对率性、顺着本能去走,只要听任直觉,从心所欲,就[收稿日期]2014—04—25[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现代新儒家直觉理论研究”(批准号:lOZXCOlO)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ECT一11—0656)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永杰(19
6、71一),男,上海人,哲学博士,副教授。自然通达、流畅活泼。追问其思想出处,我们发现断言哲学形而上学的方法只能是直觉,因为直觉不梁漱溟沿袭了“本能冲动即道德”的泰州学派思想,违背宇宙生命之真,所得非对象性的知识,体悟到因此,经过他的现代转化,直觉成了沿着这个理路,的是一种形上境界。建立在实证科学基础上的宇梁漱溟主张唯有直觉才可以体认宇宙的生命,内里宙观必然导致把宇宙看作外在于人的静态实体,而生命与外面通气的只有经直觉这个窗口。其直觉实际上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生活过程即为宇宙的内就又被赋予了方法论意义。依据梁漱溟,从直觉自容,非此还有别的宇宙,这是一个活泼泼的、动态身的规定性来说,直觉不同于
7、现量(感觉)对事物纯的、生生不息的创造性过程,是生命的发用流行。客观的反映,也不同于比量(理智)对感觉所得进行因此,直觉作为“玄学的方法”可以体悟生命的形上分析综合得到关于客观对象的必然性知识。直觉意义,体察“内里生命”的唯一通路。这种理解是梁中包含着主体的意味、感受、情趣、价值判断等非理漱溟的创见,富含理论价值。但可惜没有深入细致智的因素,相对于运用理智的方法得到的纯客观认地研究直觉本身,“始终只限于描写直觉生活如何识而言,直觉不是隔绝于经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