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55619
大小:2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练习 川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练习一、选择题1.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2.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赵州桥 D.明长城3.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
2、眼.下列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①科举制 ②大运河 ③赵州桥 ④都江堰.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5.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
3、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A.图1是明朝
4、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B.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7.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8.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
5、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9.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0.“西周以镐京为首都,洛邑为陪都…后代凡是都长安的政权,多以洛阳为陪都,凡都洛阳的政权,常以长安为陪都…”可以为此论断作注脚的时期是(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1.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A.伊斯兰教传播--阿拉伯半岛统一B.中共七大的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当的指导思想C
6、.加强对蒙古和女真的防御--隋炀帝主持开凿大运河D.欧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12.隋唐时期,我国科技成就辉煌。下列属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有( )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①《本草纲目》②赵州桥③隋朝大运河④火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下列都是结束分裂完成国
7、家统一的朝代,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隋朝元朝西晋秦朝 B.秦朝西晋隋朝元朝C.西晋秦朝隋朝元朝 D.秦朝隋朝西晋元朝1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鄙视一个遍.下列关于这四位皇 帝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秦始皇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B.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C.唐太宗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D.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15.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隋炀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