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ID:31250975

大小:22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上传者:老李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www.ks5u.com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ATP为乙醇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C.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的识别及信息传递有关。详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还有少量的糖类,A正确;乙醇属于脂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B错误;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C正确;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D正确。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功能及功能特点的理解和识记,明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开展预实验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B.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和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均用到了模型建构法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有利于噬菌体侵染细菌D.脂肪鉴定实验过程中需95%的酒精洗去浮色【答案】B【解析】分析:预实验是在正式实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实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用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9-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详解:在做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时,预实验中确定浓度范围是重要的前提,并不是减少实验误差的措施,实验中可采用同种且生长状况基本相似的多枝插条进行重复实验,最后求生根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A错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使用了模型建构法,前者构建的是物理模型,后者构建的是数学模型,B正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错误;脂肪鉴定实验过程中需50%的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现象,考查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3.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B.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C.消耗ATP的物质运输一定是主动转运D.维持人体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细胞内ATP的水解【答案】B【解析】分析: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式简写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几乎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都直接来自ATP的水解,由ADP合成ATP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详解: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但酶的催化作用不一定需要ATP供能,如人的消化道中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及氨基酸的过程中只需要酶的催化而不需要能量,A错误;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含有的五碳糖为核糖,B正确;胞吞胞吐也是物质运输的方式,消耗ATP,但不是主动转运,C错误;人体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主要来自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热能,而不是来自ATP水解,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ATP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识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条件、场所。识记ATP的结构特点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4.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B.兴奋的产生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C.神经元受剌激产生兴奋,沿树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答案】B-9- 【解析】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是单向的,A错误;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正确;两个神经元之间靠突触传递兴奋,而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膜上,且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实现的,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学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实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时需要对多个患病家系进行调查B.红绿色盲、白化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C.人类遗传病包括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由2对及2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详解: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以多个患者家系为样本,则可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A错误;红绿色盲、白化病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B正确;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代代相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错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见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特点的了解和识记。6.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已绝迹,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也已经很少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B.青蛙的减少可能与大量使用农药有关C.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D.该群落优势种未改变,因此没有发生演替【答案】D-9-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越来越不适合生物生存,物种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所降低。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青蛙减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生物多样性降低,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因此青蛙的减少可能与大量使用农药有关,B正确;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该群落优势种未改变,但生物种类发生了显著变化,该变化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演替,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二、非选择题7.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除酶以外的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请将下列操作按顺序排列:___→⑤______→________→②①加入酶②检测产物③保温并计时④加入pH缓冲液⑤加入底物(2)已知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么活化能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组的产物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是因为在60℃环境下_____________,导致酶失活。(4)若此酶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某种消化酶,则研究它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运输使用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______,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答案】(1).④(2).①(3).③(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5).空间结构被破坏(6).同位素标记法(7).流动性【解析】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2)已知酶的主要作用为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那么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3)反应结束时,C组产物浓度低于A、B组,原因是C组温度过高,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反应一段时间之后酶变性失活,无法催化反应进行,说明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适宜温度的条件下进行的。(4)若此酶为从动物体内提取的某种消化酶,则研究它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运输使用的科学方法为同位素标记法,其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要求学生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与图示对应的影响因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提取叶绿素应该使用____________,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9- ,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____________(填“削弱”或“增强”)。(3)现代生活中,人们通过使用青鲜素来抑制马铃薯、洋葱在贮藏期发芽,这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被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无水乙醇(2).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3).根尖(4).削弱(5).植物生长调节剂【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相比,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CTK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一定浓度的脱落酸ABA溶液处理则叶绿素含量较低;两者同时使用时则叶绿素含量介于两者之间,据此答题。详解:(1)各种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等)中形成溶液,使色素从生物组织中脱离出来,因此在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中提取叶绿素应该使用无水乙醇。加入CaCO3可以中和细胞内的有机酸,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从而起到保护色素的作用。(2)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CTK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一定浓度的脱落酸ABA溶液处理则叶绿素含量较低,两者同时使用则叶绿素介于两者之间,说明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3)现代生活中,人们通过使用青鲜素来抑制马铃薯、洋葱在贮藏期发芽,这种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结合实验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识记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实验分析及判断能力的培养。9.请回答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问题:(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常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害虫的密度,如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导致出生率下降。信息素对于昆虫来讲属于化学信息,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还包括物理信息和____________。(2)池塘中的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答案】(1).性别比例(2).行为信息(3).间接(4).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5).多级利用-9- 【解析】分析:生物防治一般采用的是通过间接方法降低出生率的,尤其是破坏性别比例可以降低出生率,而化学防治一般是通过直接增大死亡率来降低种群密度的。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生态农业实现了对物质的循环利用与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详解:(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防治时如果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是为了破坏其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以降低出生率。信息素对于昆虫来讲属于化学信息,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还包括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2)农田、池塘中的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方面的价值,即间接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3)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将作物秸秆做饲料喂牲畜,利用牲畜粪便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其中体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10.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三对基因的作用效果如图所示。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影响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1)上述三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_定律。(2)若已知某动物个体AaBbDd为黄色,则图中X为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若对此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3)若选用此种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来做细胞膜的制备,则它的主要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由组合(2).抑制(3).黄色:褐色:黑色=6:1:1(4).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解析】分析:-9-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题意知,A_B_dd表现为黑色,A_bbdd表现为褐色,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A____D_表现为黄色,aa____也表现为黄色。详解:(1)由于控制该动物毛色的基因位于3对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因此上述三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2)动物个体AaBbDd为黄色,说明黄色素不能转变为褐色素,说明图中X起抑制作用,即D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若对此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即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1:1:1:1,由于D基因抑制基因的表达,则基因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而基因型为aaBbdd、aabbdd的个体也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表现为褐色,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褐色:黑色=6:1:1。(3)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用此种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来做细胞膜的制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根据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途径判断控制动物各种颜色的毛色的基因型,同时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1.某些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纤维素经过水解可以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再经过发酵可以生产酒精。如图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酒精的大致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农作物秸秆→葡萄糖→酒精(1)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纤维素要经过纤维素分解菌分解成葡萄糖。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其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__________→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__________的菌落。(2)纤维素分解菌能合成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__________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为了进一步确定筛选出来的微生物是纤维素分解菌,我们还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最后对分解纤维素产生的__________进行定量分析。(3)图中第二步发酵阶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在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来检验。(4)利用葡萄能生产果酒,进而生产果醋,生产果醋常用的菌种是醋酸杆菌,醋酸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刚果红染色法(2).选择培养(3).透明圈(4).复合(5).葡萄糖(6).18-25℃(7).酸性的重铬酸钾(8).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9- 详解:(1)刚果红染色法特指纤维素的染色法,刚果红能把纤维素染成红色复合物,对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无作用,可用此来鉴别纤维素或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作用。因此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据以上分析可知,其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分解菌因能产生纤维素酶,所以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为确定得到的微生物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最后对分解纤素素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3)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在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来检验。(4)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醋酸杆菌(原核生物)与酵母菌(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纤维素酶的组成成分、作用以及鉴定方法,掌握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明确果酒、果醋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菌种的种类、代谢类型及发酵产物的检测方法。-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