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ID:3122743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_第1页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_第2页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_第3页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_第4页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摘要:课堂,不仅是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展示与发展的平台。在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的心、脑、口、手都动起来,让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学堂、师生情感和思绪飞扬的天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动;脑动;口动;手动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34-02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并在参与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就要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

2、,在与文本材料亲密接触中体验、理解字里行间洋溢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产生意义的交流,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从而深刻理解文本,积淀语言,运用语言,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感染熏陶动真情,讲出“情”和“味”,让学生“心动”起来5  语文是一门充满浓郁情感色彩的课程,是一种心与心沟通的艺术。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着丰厚的人生哲理,有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更有着社会的真善美。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抓住文章灵魂,深挖内涵,充分激发学生情感,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如,《炮手》一课,教师可以抓住“炮手明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

3、还要瞄准房子开炮”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炮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分析炮手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如果你是将军,当得知这一切时,会怎样对炮手说呢?让学生和文本人物心连心,感同身受。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在自己的课堂中设计一个个高潮点,引发学生的共鸣,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愤怒时拍案而起,感动时潸然泪下,平淡之中富有真诚,亲切之中饱含激情。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变得有血有肉有感情,自然会为之心动,既能饱含深情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又能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更能付诸笔端写出自己的感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创设情境多想象,学会“想”和“

4、思”,让学生“脑动”起来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想象力的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质,搭建想象的平台,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见可感的材料,名山大川、蓝天白云、红花绿柳……都出现在文章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曾见过的事物再造出来,把未见过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经历创造出来,使课文内容转化成一些鲜明的形象,让学生在想象的广阔空间遨游。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如果只是泛泛地背诵诗句及其含义,那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瀑布从高处流下、一泻千里的情景,配以响亮的水

5、声,使他们仿佛置身其间,在增加教学趣味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产生疑问:“为什么敌人只是抽掉木板,不把铁链也炸掉呢?”5对这样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能马上作答,需要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全面思考。通过分析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心理状态后,学生们明白了敌人以为山高水急,且有重兵把守,只要把木板抽掉,只剩下十三根铁链,红军肯定是“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再炸掉铁链。这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夺桥的困难,体会到了红军的英勇和无畏。在不断分析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如,《山中访友》

6、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和充满童心的文章,在教学时就要注意调动学生对自然景物和语言文字的体验和感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之中。想象运用的多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因而文章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永不磨灭,在表达时会不由自主地从大脑中提取相应材料,做到得心应手。  三、质疑问难展现个性,敢于“问”和“辩”,让学生“口动”起来5  课堂,不只是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地方,也应是学生自我个性展示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解放学生的口,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和表达的自由,让学生乐于参与,善于提问,敢于说话,勇于争辩,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质疑中发展思维,在

7、争辩中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学生敢于并善于质疑问难,需要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怕提问、被嘲笑的心理顾虑。要让学生能根据教学内容,抓住主要的人和物、词和句,围绕课题、插图、标点、人物言行、文中留白、课文结尾等提出疑问,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价值大小,也不管恰当与否,都要认真对待,给予鼓励和积极评价。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