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25825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最近分别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改革,今后中小学生的这两门课将避免形式主义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更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则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
2、而更看中知识以外的综合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做事。 在这种新的形势之下,如何在新的课程教学中突出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要认真学习创造学理论,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好创造性思维。 其次,要加强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1.要创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4 2.要激发学生
3、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列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优生“锦上添花”,对差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 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
4、、会质疑。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次,要学习和引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全教会决定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我们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时,学习和引进创造学的某些创造技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会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更大成效。那么可以引进哪些新的教法?
5、1.问题――自学――讨论(即智力激励法)。4 该教法的特点是提出启发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讨论。该法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环境,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检核目录法。 人们以检核目录的方式逐项思考,就会引导思维有序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创造能力。在检核目录中,5W1H法更适合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5W1H法是: (1)是什么(What)? (2)为什么(Why)? (3)怎么
6、做(How)? (4)什么时间(When)? (5)什么地方(Where)? (6)什么人(Who)? 思想政治课的大多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从头三个层次进行思考,部分知识可以从六个层次思考。 3.组合创造法。 组合创造法是一种通过多种原理和方法组合产生新的成果的创造技法。初中思想政治课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原理、方法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4.缺点列举法。4 缺点列举法是引导人们用挑剔的眼光和列举的方法将研究对象的缺点列举出来,使人们在改革旧事物上明确方向、增强力量。例如在分析批判
7、伪科学(法轮功)、封建思想残余、环境污染行为等方面都可以运用缺点列举法。 最后,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应注意这么几点: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标。 组织社会实践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要根据总目标和阶级目标组织具体的实践活动。 2.组织
8、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考虑工厂、农村、部队、法院、商贸单位、展览会、纪念馆、革命遗址、重点建设项目等。 可以通过访问老一辈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烈军属等,使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