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的真善美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

ID:31195643

大小:60.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_第1页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_第2页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_第3页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文学的真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文学的真善美【内容摘要】文学的真善美是作家进行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这篇论文屮,我以理论结合作品,阐述了对于文学的真善美的理解:文学的“真”,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文学的“善”,来口作家进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冇批判意味的“善”,是具冇启蒙教育的社会意义的“善”;文学的“美”,是形式上的“美”,从语言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关键词】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启蒙形式文学的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将思想与情感融入,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真善美作为他们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也在其中有所休现。以下我将结合我所了解的一些文学作品,谈谈我对文学

2、的“真善美”的一些理解。一、文学的“真”,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艺术家创造真实的类似物,这就是说,他所观察到的真实在他想象屮反映出来,他又把这些反映转移到自己的作品里。这就是艺术的真实。”①这就说明,艺术形象具有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特征。文学创作中所讲的真实性,就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所谓生活真实,应该是指实际生活屮的人和事,以及它所体现的现实关系、生活的情理。而所谓艺术真实就是对实际生活的概括、集中和提炼、加工,比生活真实更强烈、更集屮、更有普遍性,表现了作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所以,艺术的真实,一方面是真实的社会生活的

3、反映,一方面又是作家创作个性的充分发挥,它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因此,可以得出,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它们Z间冇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真实的基础是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虽然比生活真实更高更集中,但它必须源于生活的真实,不能以反映“生活木质”或表现作者理想世界为理由,随意地描写生活,歪曲生活的情理。如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诃德》中那个荒诞可笑的堂•吉诃德,一心想成为一名勇猛的齡士,而且把这一愿望付诸行动,几度离家冒险。可是时代变了,骑士制度早已成为丿刃史,他自然当不成骑士了,于是他只得以幻觉来实现当骑士的向往,干出许多愚蠢、荒唐甚至疯

4、狂的事:如他把风车当作恶魔的脑袋,毫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冲上去与之大战一场。结果,给别人造成损失,自己也吃了苦头。堂•吉诃德的可笑行径虽然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但也不是不可理解的。他希望成为一名骑士,说明他是冇正义感的人,他所冇滑稽可笑的举动也是因为正义感使然,他所遭受到的灾难,也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而我们也会为他“生错了吋代”的悲剧命运不禁发出一声感叹。因此,我认为在当时文艺复兴的吋代背景下,作为作者用來抨击“骑士文学”的武器,其笔下荒诞不经的堂•吉诃德的存在确有其真实性可言。艺术真实可以高于生活真实,跟随其至超越时代的步伐。高尔基曾经说:“我不是自然主义者

5、,我主张文学高于现实,能够稍稍居高临下地去看现实。因为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反映现实,光描写现实存在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槊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②在高尔基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在高尔基Z前,不少俄国作家和西欧作家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母亲》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小说主人公巴维尔及其母亲尼洛夫娜正是在革命斗争屮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典型形象。在那个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中,巴维尔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和工人们

6、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领导了“沼地戈比”斗争,虽然后来被捕入狱,但其革命思想更为成熟了,出狱之后,他重新发动斗争,进行五一游行,后乂被捕,但他在法庭上发表了一番激励人心的演说,这也是小说的高潮之处。而巴维尔的母亲,也从一名受尽压迫的底层妇女成长为一名革命者,自觉参与革命工作,其至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通往无产阶级革命光明未来的道路,而这也体现了作者从未来的高度反映现实的角度。德国的伟大剧作家席勒在1801年和1804年创作的戏剧《奥尔良姑娘》和《威廉•退尔》,为1813到1814年德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民

7、族解放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在中国,鲁迅的《狂人口记》,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发出摧毁几千年来封建专制主义“吃人”制度的呐喊,为五四运动给予强力支持。这些都是文学创作对现实做出超前反映其至推动社会发展的著名例子。二、文学的“善”,来自作家进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批判意味的“善”,是具有启蒙教育的社会意义的“善”。首先,文学作品的“善”,应该來自于作家进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学创作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作品的思想意义很大一部分是由作家主观决定的。列夫•托尔斯泰在谈到莫泊桑的作品的时候就说过「'一个没冇明确而同定的世界观的作家,尤其是那种认为甚至不需有世界观的作家,是不能创作出

8、艺术作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