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1978
大小:8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9说“木叶”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U“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3.教学用具4.标签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木1、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共同背
3、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來”;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來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澈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2、【走近作者】林庚(多媒体补充:“清华园四大剑客”“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口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口学了解3、【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略)二、阅读文木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初步感知】1
4、、【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袅袅柳悴沈俭期传诵传颂;洗练;不落于言筌者疏朗力应锭2、【积累名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全诗内容,做好读书笔记)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來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④皎皎云间月灼灼月小华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阅读文本整体把握】【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口己怎样的看法?【学生活动】阅读文木,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岀回答。【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
5、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岀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彖“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板书展示本文的论述层次)说“木叶”第一部分(广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彖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
6、“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彖上的差别儿乎是一字千里。三、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①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②古典诗歌屮“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③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
7、“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岀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整合答案】树匸木3艺术特征2繁茂的枝叶3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3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22意思情味3饱满3疏朗3适用场合2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3秋风叶落4①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
8、很不相同。①“木”f(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f(联想)树干一疏朗一秋天f离人游子的愁绪。“树”f(潜在形象)满树的叶了一(联想)饱满不是秋天H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屮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③“树叶”:“树”与“叶”的形象Z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
9、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述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问题投放】结合文段分析,请概括文中论述的“木叶”的艺术特征。【学生活动】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教师点拨】此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见过树木之后,述要见森林的意识培养,同吋用词要准确、简明、恰当,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又较为全面的把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