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91071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文言课文注释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课文注释之我见 摘要: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如:“越”是“度过、超过、经过”;“讥”为“批评、指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句意思是“沙鸥时飞时停,鱼儿时浮时沉”;“或”训为“有”。 关键词:岳阳楼记;注释;商榷 新编初级中学语文教材,既体现了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又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无疑将对新一轮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篇目,注释曾经过千锤百炼;就是一些新选入的课文,编者在注释时也尽
2、量吸收了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颇费了一番苦心。因此,就总体而言,课本的注释做到了准确、简明、稳妥,科学性和通俗性结合得很好,对教学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是金无足赤,碧玉也有微瑕。在我看来,新编中学文言文课文的注释有着少许疏漏和失误,是需要加以补正的;还有一些原注并无大的错讹,但似乎未能尽善尽美,是可以进行补充的。就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来展开讨论,以期使课本日趋完善。下面我对中学第四册文言文课文《岳阳楼记》的若干注释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商榷。 一、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7 人教社2001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越明年”的注释是“到了第二年”;人教社编写的
3、2002年版(2003年12月第一次印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越明年”的注释则改为“到了第三年,就是庆历六年(1046)”;同样还是人教社编写的200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在2005年10月第三次印刷时,“越明年”的注释又改成了“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及、到。”由于两种解释都没有注明具体依据,改来改去,越发让人莫衷一是了。 1.理解“越明年”的含义,首先要对“越”进行考察。“越”历来有两种解释: (1)超过、度过、经过、越过。“越”作“逾”讲,这是《说文》的本义。《说文解字》中“越”下注释是:“过度也”。《玉篇》:
4、“蝓也”。《说文解字今注》中注:越,度也,从走,戊声。本义为度过、跨越。又有“坠落”之义。《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毖于车中。”杜预注:“越,队(即坠)也。”古人乘车作战,越车(即翻过车厢板)必坠,此为“越”在特定语境中的灵活义。 《广雅?释诂》也说:“越,渡也”。 《古代汉语字典》注:越,越过,跨越;超出范围或超出时间。 《现代汉语词典》注中有:跨过(阻碍);跳过。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 (2)“越”作“到、及”讲,这是王引之《经传释词》的说法。王引之说“越”犹“及”7也。王引之举了《尚书》中的几个例子来说明。如《尚书?召诰》中:“惟二月既望,越六
5、日……”这种类型的结构共十二个,都作“到、及”讲。又《古文观止》中对“越明年”的解释为:到了第二年,越作“到、及”讲。 看起来两种说法都言之有理。但我认为此处“越明年”的含义是“到了第三年”还是“到了第二年”,都显得错误或欠妥帖,因为这两处编者在年份上存在明显差别,须加以确定并对“越”作适当补充。 2.理解“越明年”的含义,其次需联系语言环境、时代背景、主题等。 《为学》主题是通过贫和尚立志从四川边境到南海又返回的时间短与富和尚准备的时间长却一事无成的对比来说明“为学难与易”的道理。所以此文中的“越明年”的含义为“到了第二年”,“越”作“到、及”讲。可《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
6、含义则不同。根据《岳阳府志》及《岳州府志》①“职方考”的《宗谅求记》“去秋以得罪守兹郡”“明年春……增其旧制”等材料来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庆历四年,并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和修建成岳阳楼的,范仲淹记也是庆历六年。从庆历四年到庆历六年前后共三年,中间隔了一年,故“越明年”是“度过第二年”,即“到了第三年”,其中“越”为”“度过、超过”。 综上所述,《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的注释应为“度过第二年,即到了第三年;越,度过、超过、经过。”才显得完整。 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 其中“忧谗畏讥”一句,课本注释为:“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
7、责。”有些选本注“讥”为“讥刺”或“讥笑”。在现代汉语中,“讥讽”与“讥刺”、“讥笑”义近,大体上指“7不负责任的挖苦、嘲弄”,含贬义。然古代汉语中的“讥”,其含义与此却有较大差距,不可不察。 《汉书?冯奉世传》:“京兆尹王章讥凤专权不可任用。”曹操《军策令》:“孤先在襄邑,有起兵意,与工师共作卑手刀。时北海孙宾硕来候孤,讥孤曰:‘当慕其大者,乃与工师共作刀邪?”此二例中的“讥”,都指严肃、郑重的批评。 《楚辞?大招》:“诛讥罢只。”王逸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