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486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策略摘要:音乐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选择多媒体应服从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思考和领悟;同时,要求教师合理选择多媒体的种类和更新多媒体设备。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策略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但是指课程现代化、教学理念的现代化,也要求教育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教育装备与手段的现代化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媒体的运用对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创作能力和增强美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是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音乐教学是否富有成
2、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科学、正确地运用多媒体。一、立足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4任何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同样,多媒体的选择、运用要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具体要求统一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音乐教师必须克服为多媒体教学而采用多媒体的做法,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考虑使用哪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认识的问题,还是训练技能的问题等。总之,教师应当坚持音乐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都要有助于音乐教学的实现,选用具体媒体必须立足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如在音乐赏析课《天鹅湖》片断教学时,尽管教材上具体说明了教学目
3、的和舞剧的特点,但选择电视及录像机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因为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舞剧欣赏能力。电视和录像机能够使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和舞剧的特点。二、注重学生的思考与领悟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既要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又要让学生接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多媒体教学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声像素材,但是它不应当取代教师的讲述。教师要善于做好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工作,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必须研究的对象上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听、去积极思考。只有这样,学生的认识才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4、转化,也才能领悟音乐之美、课堂之美。通常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之后,通过讨论、回答等将视听得到的知觉形象和表象转化,从而获得音乐认知和素质的提高。所以说,音乐课堂中媒体的运用一定要与思考相结合,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如在初中音乐教材《游击队队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差异,选用不同的多媒体。例如教师在选用录音机作为教学时,可以在使用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这首歌是怎样通过音乐的变化来表现“化整为零、化零为整”这一游击队作战特点的?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欣赏歌曲,能够在磁带中感觉到富有强度的音质的从弱到强的变化,学生就很容易能
5、把音乐的节奏与表现主题的关系弄明白了。三、综合选择多媒体的种类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供选择多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各有各的特点。多媒体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觉去接受音乐知识,从而增强学习音乐的效果。选择与组合不是唯一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搭配,以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化。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借助幻灯、录像等传播媒介能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讲解初中音乐教材《管弦乐队指南》一课时,就可通过录音机来播放教学磁带、录像机播放交响乐队的演奏图像、投影仪打出西洋管弦乐队排列
6、图。将三种媒体组合使用,同时加以教师的穿插讲解,可使学生不仅从听觉上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而且也认识了各种西洋管弦乐器。四、量力而行,更新多媒体设备教育需要投资,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学的设备是完成教学内容的保证,但选择多媒体不仅要考虑设备条件,还要考虑经济条件。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电教媒体的变化日新月异,音乐电教的教材也更加丰富多彩。切记使用直观的电教设备并不是教学目的,它仅仅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改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发现有资源为教学所用。在农村地
7、区,大量的石头、竹、木等自然资源就可创造性地加工成精美、实用和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等。教学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多媒体的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智慧与技巧。音乐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必将使音乐课堂生动、活泼,促进学生知识和素质的提高。参考文献:4[1]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孔繁州.音乐素质教育手册[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3]雷默.中国音乐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6).(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