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251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以学定教,优化信息课堂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学定教,优化信息课堂结构 摘要:我校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与当地孩子不同,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参差不齐,有的对计算机接触的机会很少,这样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面对边样的教育现状,要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性认识,在有限的条件下千方百计优化信息课堂结构。以学定教,让每个学生在学业上有一定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精选资源,巧用教材;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切实提高课堂有效性;结合学科特点,优化评价,形成激励。 关键词:以学定教;最优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我校学生都来自民工子女,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参差不齐
2、,有的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有的接受信息能力相对较慢。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要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性认识。如何有效展开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将计算机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是我这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近几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全面提升我校学生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这门课能切实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就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以学定教,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 那么如何以教学过程中做到以学定教,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我想从以下几点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学定教,巧用教材,精选资源5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
3、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所以重视现实性,实用教材;体现自主性,探索教材;突出整体性,活用教材;关注人文性,拓宽教材。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巧妙的合理的而不是随意的调整,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教学需要及信息学科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只有准确把握教材,才能做到给学生讲课时不拖泥带水,才可以在每节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
4、间,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 一位德国教育家这样说过:“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所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事新闻都是信息课程取之不尽的鲜活资源。面对现实生活中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资源,我们必须思考:究竟哪些资源能反映这堂课的教学主题,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并能为教学服务,实现课堂教学资源应有的价值?如学习七上幻灯片教学、七下简单网页制作时,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和经验不足,面对生活中海量的信息,的确难以很快确定好自己要做的主题,经常我会给学生十个主题,让他们选择。当然,我更多的是鼓励学
5、生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所以只有精选资源,才不会浪费学生时间,让学生做无用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得有最大的收获。 科学定位教学起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 以学定教强调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教学起点,即是一堂课的教学从哪儿入手,在什么问题的基础上出发。所以在教学
6、中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能使教学以教其不知、释其所疑、长其心智为目的和归宿,为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其次掌握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没有生活的科学就没有生命的科学。最后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起点从人的成长经历来说,由于受年龄、经验等限制,学生在很多情况下表现出与成人不一样的理解和体验。作为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努力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与学生进行沟通,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我们的课堂或许会更真实
7、、更富针对性。5 教学起点的把握绝非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是动态的,富有变化的,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如学习八上的Photoshop图像的选取,有选取工具、磁性套索,魔术棒。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工具的具体应用有恰当、完善的选取,我在准备上课资料时会选取不同的图片,磁性套索要选取的对象和周围有分明的色差;魔术棒要选取对象或周围是纯色;选取工具中的单选、增加选区、减少选区,重叠选区针对什么样的选区对象。总之在开始时是较容易操作的,但到后来的海报创作中,我给学生的素材相对较难,要学生综合处理。当然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
8、的学习起点不尽相同,在教学实施中应该因人而宜做出相应的处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教学应该是所有学生在现有起点上的生成与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优化评价,形成激励。 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