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ID:3118277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  思想品德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有利于教师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空间,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以及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丰富学生的

2、生活经验。这种巨大的教学优势,将推动学科教学的大步前进。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不断整合的过程中,我们确实看到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的显著提高。但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误区。  一、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信息技术课  我们知道,就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整合而言,其主体是思想品德学科,而不是信息技术,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不能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更不能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例如河北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冀人版”4)的《品德与生活》(二年级

3、上册)中《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教学知识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规则的作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的a教师课前没进行学情分析,忽视了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交通标志,然后交流。结果全班乱作一团,多数学生不会上网查找,教师便教学生如何查找,思想品德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浪费了很长时间,没能达到教学目标。整合课应以课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认为信息就是知识,把“师灌”变成“电灌”  有些课堂虽然运用了信息技术

4、,但给人的感觉是由以前的“师灌”变成了“电灌”[2],认为信息就是知识,教师不能让信息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喧宾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冀人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中《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一课,可通过对交通运输史上的历史人物和发展现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辉煌的社会主义成就。教学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实际生活体验中学习、认识和提高。按常规需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位教师却在一课时内完成。思想品德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教师成了“放映员”,课堂上幻灯片

5、、视频材料接二连三,教学过程像鸡吃米,教师都听得头昏脑涨,更何况是学生。整堂课密度太大,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普遍规律,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时间交流,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只能是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传统的“师灌”变成了“电灌”4。快节奏,高密度,大信息量,这些并不等于教学的高效益,一节课不能涵盖太多知识,教学要有等待,信息不等于知识,要给学生内化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不要随意加大教学容量,应充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师为学生营造的世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到的世界。  三、对于网

6、络资源过分依赖,简单叠加,忽视教材等其他教育资源  一堂课上教师自始至终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把课本撇在一旁,学生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形成了思维上的惰性,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削弱了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特点。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清晰地判断哪些资料可用,哪些资料不可用,适不适合本班学生,一股脑儿把网络资源搬上课堂,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简单地叠加,把一大堆文字从黑板上搬到屏幕上,用鼠标代替粉笔,这是毫无意义的“烂整合”,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课堂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要有深度认知,要与学习

7、内容相关。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每节课、每门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需要用时才用,不需要用时就不要滥用,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  四、结束语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适时、适量、适当,要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2]。不能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应是高层次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而要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

8、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