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深深深几许

习作深深深几许

ID:3118169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习作深深深几许_第1页
习作深深深几许_第2页
习作深深深几许_第3页
习作深深深几许_第4页
资源描述:

《习作深深深几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习作深深深几许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习作的总体要求中明确规定,尤其对第三学段也就是中高年级习作要求中明确表述:“习作要有一定速度”“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可在现实教学中,习作并不像文字表述那样轻松,甚至一提习作,都是师生倍感头疼的一件事,教师怯,学生畏。  一、习作难,难几许  关于习作教学,一直是教育界众说纷纭、热衷不衰的话题。课余时间,曾认真领略过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改革阅读和习作的魅力,曾细心学习过朱建仁老师带领他的团队“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生活作文”,也曾刻意拜读过查晓红老师提出的“和孩子一起写成长

2、日记”……期间,也不断学习和观摩不少名师大家的习作示范课,对“习作教学流程”更是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效仿、实践……但感觉习作依然是压在心头一座沉甸甸的山。据不完全调查统计,60%多的学生不喜欢写习作,60%~70%的老师不喜欢批阅习作。学生拿到一篇习作如烫手山芋,对着命题束手无策,不是词汇缺乏,捉襟见肘,就是言之无物,陈词滥调,一旦有了范文,便全班几十人千篇一律。教师批阅更成了苦差事,如吞黄莲,有苦难言。写习作,学生难;批习作,教师难。习作难,难几许?  师生怕习作,无疑是习作教学中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为什么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认为习作是一件

3、困难而神秘的事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4  其实,习作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标明:习作是中小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情感、承载传递相关信息的一种学习活动。但在现实的习作教学中,我们看到一种普遍现象,许多语文老师有意无意地抱着一种培养未来作家的心态进行教学,这就有意无意间侧重了习作“文学性”的一面。如若学习作是学行走,“文学性”的一面则犹如舞蹈,并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行走则是必需的,而现在的习作教学现状,则恰恰是不仅要求每个学生学会舞蹈,而且必需步态轻盈、舞姿优美,这不仅增加了习作的难度,而且提高了习作的门槛,给习作

4、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这种重压下,又怎能期望他们不对习作“望而生畏”“望而怯步”呢?  面对这种现状,怎么办?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甚至习作教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敢问路在何方  1.放飞孩子情感,让孩子随心所欲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该让学生“不拘形式”“愿意与人分享”4,这一切无一不是建立在学生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情感基础之上的。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熟识的文字得体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愤怒就是愤怒,能把自己的感受随心所欲表达清楚,这就是一篇好习作。正如刘国正先生在《

5、全国名校作文教学大观》序中所写:习作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是要搜求、编造重大离奇的事件,习作不过是用笔说话,用明白畅晓得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情感。只有当学生随心所欲表达自己情感、切实体验自己习作的真情实感时,习作才会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而不仅仅再是一项头痛的作业了。  2.变法习作评改,让孩子乐在其中参与  习作评改一般包括对习作的批阅、修改、讲评等,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教师作为“主判官”,往往容易依据自己的喜好对每个学生作品精批细改,直至精疲力尽,头昏脑胀,不仅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学生拿到复批本,往往只是

6、草草扫两眼最终的批语,便收之高阁,却无任何收益。作为教师,就要想办法把自己从这种“徒劳无功”中解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自主修改、同位互改、师生共改、欣赏性评语……让学生在“改”中学会运用,在“修”中学会欣赏,在“评”中学会提炼,好文不厌百回改,好的习作也是在不断改中产生的。这样不仅无形中强化了习作信心,而且养成了善于修改的习惯。岂不一举多得,终身受益。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习作,不可回避习作技巧的运用,虽然这种技巧多数情况下是在阅读教学中完成的,但也说明

7、了教师的指导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若教师没有一定的习作修养,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帮助,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  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是个不错的倡导。当然,这个下水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习作“示范文”,而是放下身价与学生一起体验习作过程。教师不是以指导者的姿态出现,而是“以一个与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4的姿态出现。由此想到了去年在泰兴参与的一个作文研讨活动,会上观摩了几节习作示范课,教师的下水文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最近又读了查晓红老师编著的《与孩子一起写成长日记》,倡导的也是鼓励老师写下水文。把学生的习作负担,让教师从身体力行中加以体验和分析

8、,这样既能摒弃教师纸上谈兵的特权,又填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隔着的那条无形的“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在了无痕迹中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指导,无言中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