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0579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数学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认知 《24时计时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9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因此,在教学新的知识之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认知的起点,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节数学课――《24时计时法》,现以这节课的教学导入为例,将笔者的所听、所思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整理成文,以求斧正。 【听
2、课片段】 教师在上课伊始播放一段由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的片头曲。 师:猜一猜这是什么节目? 生:《新闻联播》。 师:你们知道《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吗? 生1:19时。 (更多的学生回答:晚上7时)4 师:你在哪儿还见过类似19时这样的时刻? (只有两个学生表示知道,其余学生均摇头) 教师接着介绍24时计时法的应用领域,如邮电、交通、广播等。 师:我们经常会见到这些时刻,如19时、16时、20时等。那么,你们见过25时吗?30时呢?这种计时法只能计到什么时候? 生2:只能计到24时。(其余学生表示不知道) 教师对生2及时准确的
3、回答非常满意,满脸洋溢着笑容继续教学。随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钟表一天24时的行走过程,接着揭示24时计时法的计时方法,并让学生开始练习24时计时法。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平时我们怎么表示17时?其他时刻又是怎么表示的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平时使用的计时方法叫做普通计时法,并让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区别。 【我的思考】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认知起点是什么?是24时计时法还是普通计时法呢?当教师问学生《新闻联播》是什么时间播放时,很多学生回答是晚上7时。显然,普通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普遍采用。教师接着提问:你在哪儿还见过类似19时这样的时
4、刻?只有两个学生知道,大部分学生均表示摇头。从这里可以看出,24时计时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因此,教学时不能以少数学生的认知起点代替全班学生的认知起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下午2点上班,晚上6点30分该吃晚饭了……4普通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理应作为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认知起点。24时计时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师的教学设计却忽略了学生真正的认知起点,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找准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先介绍24时计时法,再介绍普通计时法,这样就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情况。学生平时使用的是普通计时法,教师应该根据这个情况首先
5、介绍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是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应放在后面学习,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所处区域,笔者认为,学生对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节目较为熟悉,于是,决定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进行一次教学尝试。 【我的实践】 师: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看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节目,谁来说说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一个节目?它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呢?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及节目播放的时间) 师:其实,精彩的节目还不止这些。我们来看看《优漫卡通》频道的节目预报,了解其他精彩节目的播放时间。 出示《优漫卡通》频道的节目表: 师
6、:从这张节目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疑问吗? 生1:我发现节目表中的时间和我平常说的好像不太一样。 师:是的,平时我们说上午6时,下午5时,晚上8时,使用的都是普通计时法(板书:普通计时法),而节目表时刻计到了几时?(生:24时。)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4 (教师接着介绍一天24小时钟面的变化过程) 【实践后的反思】 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介绍江苏电视台《优漫卡通》频道的节目,因为学生对普通计时法比较熟悉,所以很多学
7、生说不出节目表中的具体时间,对于24时计时法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计时方法,它与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进行转换的也知之甚少。此时,笔者出示电视节目表,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24时计时法,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顺利地进入新知的学习中。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好的教育一定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根植于每一位教师的心中,但要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还需要每一位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乐于走进学生的生活,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展开教学。 (责编欧孔群)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