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

ID:3117951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_第1页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_第2页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_第3页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_第4页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教学创造积极条件,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典型、鲜明课例,很有说服力,更体现了中低年级语文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78-02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学

2、,体会颇深,做法如下:  1.和谐师生关系无形地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1.1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5  1.2经常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

3、而是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同时,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契机,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恰如其分赞赏学生的进步。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采用多种表扬方式: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4、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2.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课堂气氛5  2.1语文课也能动手操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一提起"动手操作",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科学课、数学课,其实在语文课堂上更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5、,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见解。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动手操作中开始的,他们在直接触摸、摆弄学具的活动中产生了感知,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和综合。  把"动手操作"引进课堂,如教学《乌鸦喝水》在解决乌鸦是如何喝到水这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边体会,边表述,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基本教学形式,是改变以往单一学习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必将为语文活动化教学开辟一条新路。  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

6、主探究的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因素,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教师释题后向学生感叹:"有人把沉在河底的铁牛捞上来,真了不起啊!"这时,学生便开始想象:他是谁?他用什么方法捞铁牛呢?接着学生开始发言:"一定是一个大力士把铁牛捞上来的"、"他一定很聪明,用的是巧力"……五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打开书,说:"同学们说都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书上是不是这样讲的呢?大家一起学习课文知道了"。这样,学生通过"水的浮力"与"大力士"、"人的浮巧力"对比认识深

7、化过程,从而懂得了古代人用水浮力捞铁牛的科学的,激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5  2.3创设悬念情境,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如果说问题是探究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究的动力,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在新知的导入时,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设置悬念,就能迅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破题时,教师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