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890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巧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浪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浪花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5-01 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将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在“现实”情境中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
2、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经历“现实”情境中的探究过程,激发其新思维的诞生,感悟创新思维的魅力。 一、再现“现实”的问题情境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创设“现实”5情境后,引起学生
3、的兴趣,形成学生强烈的自身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现实”情境,从两个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学生对“相对应用题”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实际的感观,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新知扫除了障碍,有的学生还举一反三、,提出相背、追击等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由于通过学生再现情境,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激发了创新思维。 二、模拟“现实”的问题情境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注,而是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
4、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儿童天生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研究者。因此,让学生模拟教学中问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探究的思维佳境,主动领悟学习的知识及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表现,更是其大胆设想、科学求异的创新表现。 三、验证“现实”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新知充满着好奇,教师如放手让学生验证,通过实验,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我校朱宇校长在教学“圆柱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5 师:圆柱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摆
5、弄手中的学具,进行观察比较、同座间相互交流,汇报了各自的发现: 生1:我们发现圆柱只有三个面,而长方体有六个面。 生2:圆柱体放倒后能滚动,长方体不能。 生3:我们发现圆柱体上有两个一样大的圆,长方形体相对的面是长(或正)方形。 生4: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从上到下一样粗细。 对他们的发现,老师首先表示欣赏,接着以疑惑的神态请他(她)想方法验证。 师:你们说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怎样证明? 生1:我量了两个圆的直径发现是相等的。 生2:不用测量,可以先描下一个面,再用另一个面来比,只要重合就行。 生3:我还发现,原来它们对能滚动的那个面(实际上是侧面)“那是一个
6、曲面,分不出前后、左右,而是把它展开后是平的,是个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样发现的。 生:用剪刀剪开了一个硬纸做的空心圆柱。(很是得意地举给同学们看) ……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让这一结论是否正确,同时不迷信权威,勇于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水到渠成的解决了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的情境与态度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变得爱数学了,创新思维一直贯穿课堂始终。5 四、虚拟“现实”的问题情境 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教师应该力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与
7、童话世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教学有关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学生有的说在报纸上找的,有的说在电视上听到的,有的说在网上查的…… 我引导说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了什么?生说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此时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欲望被激发出来,如何让百分数的学习目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我适时虚拟“现实”的情境:学校举行投篮比赛,每班只能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现在六(1)班有三名选手,六(1)班的学生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