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718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莫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要坚持“八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莫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要坚持“八重”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广大教师家长所认识,很多老师家长都想尽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家长过于急功近利,造成功利性课外阅读,结果非但没能减负,反而让孩子不堪重负。 一、变课外阅读为作文阅读 应该说,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目标,但是,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无奈很多家长(包括一些语文老师)过于急功近利,把提高作文能力看成
2、了课外阅读的唯一目的,总是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于是,在此目标的引导下,片面要求孩子多读作文书,更有甚者,索性把课外阅读变成了作文阅读。 二、变课外阅读为应试阅读 近几年来,为了能让学生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一些老师针对考试的内容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划出了范围。大量的成语、谚语、百科知识等方面的读物占领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阵地,挤走了小学生原本爱读的童话、故事、小说、人物传记。更有甚者,有些“有经验”的语文老师还把自己辛苦整理出来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机械记忆,通过这种“填鸭式”的课
3、外阅读来迅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4事实上,上述做法的危害是很大的。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大量的作文书只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久而久之,便会失去阅读的兴趣,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广大的家长和老师应该从长远出发,真正为孩子着想,莫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外负担,为孩子留一方轻松的,没有考试阴影的纯净天空。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八重”。 1.
4、重朗读。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
5、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4 2.重合作。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图文仔细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骄傲的孔雀》的故事情节,看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怎样,同时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何。结果学生把孔雀那种骄傲,认为自己漂亮,妒忌别人,骄傲得连自己都不认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3.重想象。选入教材
6、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4.重自悟。“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 5.重质疑。“学贵有疑”,疑
7、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也就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8、的目的。 6.重体验。“注重情感体验。”4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体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整体参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那种内在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亲历、体认和验证,对于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7.重辩论。将“辩论”这一形式纳入课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