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

ID:3117714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_第1页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_第2页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_第3页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妙用“错误”资源,增效常态课堂  【摘要】本文从“敏锐洞察,捕捉错误;观察思维,分析错误;将错就错,绽放精彩”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减少错误,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错误资源敏锐洞察观察分析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把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充分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敏锐洞察,捕捉错误  课堂教学是

2、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的学情信息。我认为,教师要独具慧眼,敏锐洞察,及时捕捉那些有价值的、稍纵即逝的错误。并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引入教学中的一个片断:  [我出示平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求它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5×4=20(平方厘米),我是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想出来的。(这个想法显然错了,但我没有马上否定)4  师:你能联想到相关的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一点很好!那么,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请大家继续看。(拉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使平行四边形越来

3、越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面积越来越小,得出的结论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相邻的边相乘来计算)  师:在拉动的过程中,相邻两边的长度没有变,面积为什么会越来越小呢?(经过观察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师:它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测量出它的底和高,再联想有关的旧知识,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对课堂有用的信息。虽然该学生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对平行四边形的教学非常有用。教师利用这一错误信息

4、,不仅让学生学会区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不同,而且对此巧妙地加以引领,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探究。  2、观察思维,分析错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暴露出“错误”时,作为教师要通过差错解读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障碍,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例如:小数除法:38.2除以2.7,得多少?结果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4  在接收到学生的错误信息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先仔细分析了可

5、能造成此种错误的原因。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对商不变性质认识不够,在遇到小数除法时不能灵活运用,从而达到知识的迁移;第二,由于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只顾商的计算,而忽略了余数。找到了原因后,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0.4≠38.

6、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对症下药”,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但商是不变的,而学生在计算出答案后却将商缩小了10倍,正确的商应该是14,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即0.4。  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观察和分析,教师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切入点,并且巧妙地加以引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分析,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3、将错就错,绽放精彩  当教学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要能慧

7、眼识真金,善于捕捉错误中的“闪光点”4,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将错就错,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如:我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⑥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①、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

8、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