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678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内部控制越来越受经营管理层以及金融业监管部门的重视。应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建立有力的内控评价保障,构造良好的内控文化,以此有效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引言 现代金融体系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并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然而,在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金融风险也急剧放大,金融体系自身脆弱性是金融风险的内在诱因,但金融机构内部管
2、理不善、内部控制不力始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虽然正向着逐步完善的方向发展,但是其存在的固有缺陷导致了制度风险的显现。另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也是导致金融案件发展的主要根源。加上金融企业所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复杂与多样化加大了内部控制机制的难度也导致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内控的现状。 (一)认识上不充分6 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落实、内部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种规章制度
3、的汇总,忽视了内控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 主要反映在控制环节不全面,控制点不衔接,控制系统不严密上。一是缺乏健全的现代金融企业决策程序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策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对决策者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二是各职能部门注重对具体业务操作环节的控制,却忽视了对内部各管理层次、管理岗位等内部控制点的控制,削弱了内部控制的整体效能。三是部分岗位设置没有遵循内控原则和要求,制定的岗位责任制
4、过于抽象,没有量化考核措施,有些必要的控制岗位或相互制约的岗位没有单设,一人多岗,无所牵制。四是监督检查功能弱化,特别是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不能经常地检查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致使一些错误的做法得不到及时纠正,甚至一些违规违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6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金融监管,有专门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金融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
5、得力不从心。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上,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实践经验的沉淀和升华,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核心支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依赖于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对
6、待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态度,是企业管理行为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形成的精神上的结果。如果企业文化是积极、敬业、诚信的,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协调,那么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就都会降低,执行效率也会提高。反之,则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效率低下,成本提高。 二、金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内控运行机制是实现内控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各金融机构管理层的基本职责。目前,各金融企业应加大整章建制的力度,应根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
7、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要以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出发点;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要相对稳定,又要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 (二)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包含两个层次的内6容:一个层次是金融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另一层次是金融企业稽核部门的监
8、管评价,这种评价是以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作为评价对象,实施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监管评价是金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和重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评价。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尽可能全面。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高效地对内部控制情况做出较中肯的评价,评价人员必须改进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除了运用一般方法,如证据检查、实地观察和抽样统计外,还应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如业务流程图、穿行测试等,必要时还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