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5877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今日中学教育之“缺”即20年后我国人才之“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今日中学教育之“缺”即20年后我国人才之“短” 单纯为了升学的过度学习,并非中国独有。美剧《波士顿法律》描述过一个案子:有个高中生因为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同时还要修读进阶课程,结果疲劳过度,遭遇车祸死亡。家长状告学校引导失责,不该为搏名校的升学率怂恿学生提前学;可学校反驳道:所有的中学都这么做,如果我们一家不做,难道要在招生时立块招牌说“不想考进名校的到这里来”吗?剧中,审理此案的法官的思考似乎道出了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成人世界的功利心早已影响到学校,以至于如今的学生都不是在“读书”,而是在“上”学,从作息到生活节奏,都在为未来找一份好工作而准备。一旦教育的目的变
2、了质,世界的未来会怎样?教育者有自己的思考。 每次谈到人才培养问题,不论是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还是中学甚至小学教育,都会以同样的话语体系表述自己都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听听好像都不错,实际却混淆了各自承担的责任。当然,本质上谁都讲不清楚人才是什么,什么算是培养人才。教育界尚且如此,社会大众更是一头雾水,到头来就演变成大家年复一年、大张旗鼓地培养人才,而真正的高素质人才却越来越少。 一、中学教育决定20年后的人才标准 11~18岁的学生是什么样的,20年后,我国人才结构的主体就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的培养是以单一的解题训练为主要内容,那也意味着再过20年,
3、这些受机械训练的人会成为我们国家的主体。6 中学教育针对的学生群体年龄是11~18岁,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20年后他们普遍处于30~40岁之间。换句话说,现在的学生构成了20年后社会的主体,他们的素养和健康水平,决定将来这个国家社会整体的素养和健康水平。 有数据统计显示,上海目前的高中生近视率为80%多。静态地说,20年后上海这个中坚年龄段群体的近视率不会低于80%;同样,目前上海实施的高考科目是“3+1”,那么20年后,社会中坚群体的知识结构就始终是有缺陷的。 中学教育(包括整个基础教育)决定着20年后的人才标准,甚至决定
4、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二、中学教育现状让有识之士忧虑不已 无论什么名牌中学,现在津津乐道的高考分数和竞赛成绩都是以丧失国家未来人才的竞争力为代价的。从本源上来说,这并非教育,这至多算是做工程、做“产品”。 回顾这些年基础教育的发展,我们会觉得很沉重。 在农村学校,学生普遍显得羸弱,高中生像初中生、初中生像小学生。在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所谓重点中学里,学生从醒来到睡下,全部的生活都处于课堂的学习中,为了竞赛成绩、考试分数进行“军事化”管理、高强度的重复训练。在毫无生气的普通高中学校或职业学校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和对前途失望的情绪。6 我曾
5、经不止一次地问过多个乡村学校的教师:20年前从你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和现在从你们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有什么差别?答案是:中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没有差别(仍是以高考为目标),毕业也都是去城市打工,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学生会上网(而这却不是学校培养的)。同样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学深思:如果学生只是具备了同样的解题能力,而并没有其他的差别,那么中学教育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有了同步的发展吗? 三、中学必须承担完善教育的责任 教育培养,最关键的毫无疑问是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他们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础;其次是完善的知识结构,所谓的“知识结构”并非我们所
6、说的学到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他们具有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再者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现实是残酷的。不久前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时出现的家长和学生“冲考”现象,说明部分家庭对孩子培养的方式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毫无关系;但同时让中学教育更为尴尬的是,近年来高中生留学呈爆发性增长,与过去那种单纯逃避高考的区别是,更多的学生是主动性地选择国外的教育体系;更有甚者,那些暂不考虑留学的初中毕业生,可能选择的是既无学籍保障又无很好资源支撑的各类国际高中课程班,因为这些家庭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很难让每个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以高考的学业成
7、绩作为衡量学生、衡量学校唯一标准的必然结果。 由此,完善中学教育是当务之急: 一是完善学校的功能。各类中学有招生功能和培养功能,但通常没有升学(或择业)指导功能,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指导,家长同样缺乏得到孩子成长途径和目标的有效指导。6 二是完善学校培养的内容。传统的教育以学业知识为主,诸如身体、心理、价值观的培养都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所以,政府要在制度上强有力地完善学校教育的内容。 三是建立正确的学生培养评价体系。我们长期以来都以高考的成绩或中考的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似乎这样最公平。其实,我们应该将每个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
8、各类课程(活动)、所占用的课时数(时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