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436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探 摘要:江苏实施新课程10年来,有些人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随着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创新而改变教学思维,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处于低效的状态,对此,从高中常见文体特点出发,从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着眼,就如何让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更加高效进行粗浅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目前,江苏是教育大省,不少高中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偏重理科的学习,而轻视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轻视阅读。如何让学生重视语文阅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语文阅读教
2、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 “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
3、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4 一、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那么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必定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初读文本,了解相关资料 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同时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3.再读文本,梳理文章思
4、路 理清人物主次及关系、准确概括事件、把握特征、领悟文章的主旨。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准确把握关键词和中心句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 能力。 4.课内延伸,不定期地根据课堂内容开展作品讨论会 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让学生选读《红楼梦》的片段。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读过的作品感悟提炼,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5.适当拓展,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学生带来一本自己读过的好书,放在教室
5、后的橱窗里进行“好书分享”活动。4 每周日抽一定时间作交流探讨,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焕发满腔热情,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乐趣。 二、在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给予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对作品进入探索研究 1.指导学生分清文体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握观点,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文学作品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主观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情感的感知把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古代诗文的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障碍,并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经历,
6、对古诗文深入体会、鉴赏,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力和分析力。 2.指导学生突出“个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学习完课文《项羽之死》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进行评析。或叹惋或悲痛或肯定或否定,只要有理有据,都给予充分肯定。近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探究题就是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考验,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认识。因此,
7、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作眉批、作点评、作摘抄4 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体验。当然教师的角色再重要也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课外阅读时可围绕一个专题,广泛收集整理与之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同样主题的作品,同样风格的作品都可以成为一个专题,对专题中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比如,阅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时,可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如《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
8、的泼留希金等。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的了解。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的阅读教学的思路,我们就找到了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力。从而使阅读走出低效的困境,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当然,新课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树立学生本位意识,抱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着手,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就能推动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