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

ID:31173953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_第1页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_第2页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_第3页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_第4页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主探究 体会数学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主探究体会数学之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苏科版数学八上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与前面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内容有直接的关系.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较完整地认识四边形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体会数学中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一)本节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2.能够应用梯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说理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说理能力.  3.通过拼图探索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及应用.  本节教学难点:梯形的中

2、位线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6  由于本节与上节内容有直接联系,在上课前要简单回顾一下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通过学生的剪拼图形,理解梯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中理解知识点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口头说理.例题讲解要引导学生分析,规范板书.练习要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学法分析  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剪拼图形,观察与分析,在说理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做,例题讲解和练习中,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自己去探究和发现数学中的转化的数学方法,体会数学之美

3、.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  1.如右图,D、E分别是△ABC边AB、AC的  中点,则DE是△ABC的____,DE与BC的关  系是_____.  2.在如图中,若F是BC上的任意一点(FE不平行于AB),沿FE剪开.  (1)你能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什么特殊的图形?  (2)猜想:线段DE与你所得到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动手剪拼图形,理解梯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位线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展示交流  1.定义:连接梯形____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思考:如何验证你所发现的梯形中位线的性质?  (让学生自己去说理,

4、好的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说得很好,对其他学生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三)训练提升6  1.填空:  (1)若梯形上底长4cm,下底长6cm,则中位线长____cm;  (2)若梯形一底长6cm,中位线长10cm,则另一底长___cm;  (3)若梯形中位线长14cm,高5cm,梯形面积为____cm2.  思考: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中位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S梯形ABCD=____  2.例题讲解  例1.如右图,梯子各横木条互相平行,且A1A2=A2A3=A3A4=A4A5,B1B2=B2B3=B3B4=B4B5.  已知A1B1=48cm,A2B2=44c

5、m,求横木条A3B3、A4B4、A5B5的长.  变式1:若A1B1=48cm,A5B5=32cm,求其他横木条的长;  变式2:若A1B1=48cm,A4B4=36cm,求其他横木条的长;  变式3:按照这样的规律,则A8B8的长为多少?用含有n的式子表示AnBn的长为___cm,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_____.  (这个例题是书上原题,三个变式是为了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巩固本节知识,又可以把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2.如右图,梯形ABCD中,AD∥BC,E是腰  CD的中点,且AE⊥BE.你能说明:AB=AD+CB  (这个题目有

6、6两种常规解法,多数学生会取AB的中点,构造梯形中位线,这很好.老师还可以引导如果延长A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这样可以吗?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应用知识,第二种方法则更好地体现转化的思想方法,学生可以从中体会数学的转化之美.)  3.拓展提高  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对角线AC、BD的中点.EF与AD、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有了例题2的讲解与练习,学生们有了新的想法)  师:如右图这里有梯形的中位线吗?  生:没有.  师:如右图这里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吗?  生: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我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困惑中. 

7、 师:你说得太好了.同学们,你能理解吗?  由于同学甲太激动了,话说得快,其他同学还没有完全明白.老师把他的思路重新理了一下,这时候,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太神奇了,太聪明了.  老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到:在这里我们把一个我们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我们熟悉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应用我们已经学到的知识,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方法.  (四)评价小结  (最后让学生自己小结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和启示,不完整的可以互相补充.)6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整个过程力求体现新课标要求: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