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ID:31173406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7

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1页
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2页
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爆炸年代,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本文从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求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  一、积极创设信息氛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信息、追求新信息、掌握即时信息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发现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信息,才能增强信息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1.制作或在网上下载切合教材情境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情境因素,可以制作或在网上下载切合教材情境的多媒体,为情境教学服务。3  如在补充学习《计算机的组成》这一不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我便在课前从网上下载《计算

3、机软件》Flash小课件,然后放在学生机上。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对照课件,使他们很愉快地接受那些“枯燥”的电脑知识,教学效果比教师讲授更好。  2.以网络入情境,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对网络充满了好奇,通过适当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能够充分调动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学校一开通因特网,我便马上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这样就为他们创设了环境,服务于课堂教学。当他们上课时完成任务后,便借助于网络查找有关其它课程方面的一些问题。  二、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品德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

4、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日间泛滥。我在讲述病毒、黑客等内容时,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精心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青少年的人文修养,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品德,做一个对信息时代有贡献的人。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信息知识  1.引入“小专家”制,让学生永葆学习积极性。每次在上课前,一些对电脑操作感兴趣的学生总是早早来到机室,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先培训这些“积极”的学生。在学生自己练习时,我任命这些学生为“临时小专家”手把手地指导本

5、组同学学习。“临时小专家”3的引入,不仅使得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得到及时的帮助,而且也在很大层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在“小专家”辅导本组同学的过程中,汇总了大家操作中的技巧与疑问,此时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小助手,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2.小组协作式学习,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小专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  四、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信息能力  1.让学生观察生活,养成收集

6、信息的意识、习惯。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从生活中收集信息,能使他们养成自觉搜集信息的习惯。  2.开展活动,合理利用信息。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主体充分参与,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当然,信息素养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有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实现,才有可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桥

7、墩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