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318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再谈初中物理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谈初中物理教学 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物理教学研究的基础。加强实验教学,能调动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知学习中所研究的对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要突出“奇”,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题的内容上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若将课题设计得比较新奇,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第二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一边进行演示实验,一边提问,师生相互讨论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从实验事实得到出人意料的结论,使学生产生悬念心理,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实验的技能。 二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4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计算、归纳总结得出的。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演示实验中,力求增加
3、实验的可见度和直观性。对于学生分组进行的某些验证性实验若改成探索性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使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总结,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另外,通过一些小实验,由学生自备器材,统一安排时间去做,同学间可以进行交流、质疑、评价,让学生尝试成功和创新。通过实验这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创新精神,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课堂进行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在实验室的分组实验,是中学物
4、理实验的两个重要部分,如果不能把学生的课外活动和家庭小实验纳入物理实验教学的日程,让演示、分组、家庭小实验紧密结合,物理教学就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家庭小实验是配合物理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和校内实验一样,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家中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或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可建立设备简易的家庭实验室,通过系统化的实验,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5、有利于教育的“三个面向”。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猜想假设、分析问题的能力4 物理猜想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属于发散思维,即从已有的知识出发,让思想自由地想象,冲破原有的知识圈,提出新的猜想和假设,并把这种新思想放到实践中验证。但是猜想并不是乱猜,它必须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的猜想正确率就越高。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猜想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重力有关;有的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深度有关
6、;还有的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密度、形状、位置等因素有关。学生的猜想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应事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猜想,对那些偏离了主题的猜想假设,教师应给予简单的提醒,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众多的猜想假设进行筛选和整理,对学生没有提到的因素,教师及时地启发和补充。 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的本质不是教师直接把实验方法和过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教师为学生创造智力活动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以能动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动
7、脑,参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六面向全体学生,展现教师魅力 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各不相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都有所提高。魏书生说:“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起点,然后有所进步,不管起点高低。”老师应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起点,树立信心,引导不同层次的同学向不同的目标迈进。 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师的魅力”4,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是
8、可塑造的,相信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确信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成功。教师在言行上要表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感和期望,让学生接受体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有爱心和耐心,帮他们树立信心。平时的提问、辅导、作业批改等,要对他们多加照顾;对学生要优化,帮他们确立正确的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要求对知识理解清楚,技能运用熟练,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优等生要深化,完成较高层次的要求,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注意发展其爱好和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