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3159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改革传统讲堂,导演新颖学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革传统讲堂,导演新颖学堂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学须改革”早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共识,尤其课堂教学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在此形势下,我校力推“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在各个学科中全面贯彻。连续几年紧锣密鼓的课堂教学改革下来终于初见成效,社会反响良好。现从“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出发,结合近几年来初中历史“分层导学”公开课的听评情况,分享一些“导学”妙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分层导学课堂;重难点精讲;导学方法 传统的历史课堂总是教师“满堂灌”的讲堂,教师力求把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课本中的所有知识点全部灌
2、输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说教,很大程度上成为课堂的旁观者,课堂效率十分低下。长此以往,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种乏味又低效的历史课堂必定沦为师生共有的沉重负担,改革势在必行,但如何改呢? 课堂教学改革必先从教师本身下手,从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始。我校高瞻远瞩,将“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理念大力推介给所有教师,并使之成为各科教师实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盘。传统历史课堂造成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如何改?教师既然厌“教”,就干脆不要“教”了,按照“分层导学”课堂教学理念,不如改成“导”。打个通俗的比方,也就是教师不再自导自演、身兼
3、数职,而只要切实做好“导演”6一职就好。而同时学生应承担“演员”的职责,上升为课堂的主角。课堂氛围及课堂效率始终要从学生“演员”们身上体现出来,而学生演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导演”导得好不好。明确了这一点之后,教师“如何导学”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这里我先引用校本教研材料的相关内容对分层导学思想做一番简介:“简言之,‘分层导学’课堂可用十六字表述,即‘导引自学,先测后讲,分层达标,循序渐升’。其课堂具体有如下六个环节: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重点、难点精讲;重难点知识分层应用;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个
4、体互动与验收。” 我组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对这六个环节作出实事求是的调整,即每节历史课堂主要落实好前面四个环节就足够了。而这四环节中最须发挥“导学”理念、也最能体现“导学”功能的当属“重点、难点精讲”(以下简称“重难点精讲”)这个环节了。以下是笔者根据“分层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理念,从华东师大版历史七、八、九年级教材中各选取一堂颇具代表性的“分层导学”高效公开课作为案例依托,从“重难点精讲”这个环节来阐述这几年以来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领悟的一些“导学”妙法。 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课必先备好一堂课。只不过我们要改变以前的备“如何教学为现在的备
5、“如何导学”。且不论哪一种教学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必先对课程内容或学生情况做充分地了解,分层导学课堂更是要求如此。就“重难点精讲”导学的备课方面,我们首先得精准地找出并确定该课的重难点所在,然后再设计通过怎样的“导学”6达到高效地突破。由于下列公开课的具体时间难以追溯,所以,不如让我按课程内容所属的七、八、九年级学段的先后顺序与读者一一分享。 第一个案例是本组季老师承授的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公开课。虽然时隔已久,但对于那堂课上学生反应的热烈程度,我仍记忆犹新。本来学生因为《西游记》的原因,对本课重难点内容已经相当熟悉,导
6、致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不用多此一举进行“重难点精讲”了。但季老师抓住了这点学情,偏就从“中国人都知道的”《西游记》剧照导入,再抛出一连串的思考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下面我把这些思考题按当时课堂上向学生呈现的顺序一一罗列出来:1.《西游记》中的内容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2.我们应如何看待影视、艺术作品?3.有人学完鉴真东渡这段历史后,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忘恩负义”,你怎么理解?4.如果你是唐朝的统治者,你会让鉴真东渡日本吗,为什么?5.为什么唐朝在中外文化交流上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6.学习今天这节课后,你有何收获?7.学完玄奘西
7、行和鉴真东渡后,你发现他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这些导学问题既贴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度,并且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学生的应答是妙语连珠、应接不暇,以致该堂课是高潮迭起、欢乐满堂。 第二个案例是本组李老师承授的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公开课。对于感知“五四精神”6这一重难点的处理;李老师先是播放了《建党伟业》中关于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爆五四运动的热血场景,继而抛出问题:观看完视频,你觉得什么是五四精神?学生仿佛被电影精彩的演绎卷入运动的滚滚洪流之中,如此般感同身受实在少见。以下是我随笔记下却很精彩的学生回答:坚定的爱国精神;
8、无所畏惧;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精神;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的精神,等等。紧接着,李老师顺势抛出下一个升华问题: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发怎样做,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