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

ID:31172058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_第1页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_第2页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_第3页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_第4页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分析认知工具对高阶能力的影响  [摘要]高阶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所偏重的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认知工具的构建应该基于信息技能的学习,了解认知工具;应依托知识的建构,掌握认知工具;应面向问题的解决,运用认知工具;应基于创新实践,完善认知工具。在此平台下学生围绕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多学科知识,通过虚拟模拟等手法,从中观察现象,获取信息,科学分析,科学决策,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  [

2、关键词]认知工具高阶能力高阶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7-0036-02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6  高阶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要求所偏重的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高阶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是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高阶能力的核心是高阶思维能力,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认为成功的智力包括三种形态的智力:分析、创新与实践的思维能力。香港《课程纲要》提出的五项基

3、本高层次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推理能力、传意能力和构思能力。钟志贤认为高阶能力是指问题求解、决策制定、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大能力。这十大高阶能力不是孤立的、弥散的,而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能力的整体。[1]虽然对高阶思维能力的构成,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综上可以看出多数包括了问题分析能力、求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信息化时代,已大大

4、地改变了教育模式。除了必须学习那些范畴内知识外,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也非常重要。何克抗等论述了教学系统设计中学习环境设计,强调了技术环境设计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作用。[2]钟志贤将技术应用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三大支柱之一,[1]用技术来学习,将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Derry认为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维过程的心志模式和设备。Jonassen认为认知工具是指各种促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6通常是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如知识库、语义网络、几何图形证明树、专家系统等。何克

5、抗指出在现代学习环境中,认知工具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的计算机工具,用于帮助和促进认知过程,学习者可以利用它来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分析、处理、编辑、制作等,也可用来表征自己的思想,替代部分思维,并与他人通信与协作。常用的六种认知工具为: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2]以上各位学者对认知工具的界定虽有所不同,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我们可以认为认知工具主要是指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的广义的计算机工具,借助于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系统,在课程学习资源利用、情境创设与探究、发现学习、协商学习、

6、交流讨论、知识建构与创作实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发展和提高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最有效的高阶能力思维发展方式,应是融合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即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恰当的教学条件支持,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钟志贤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运用信息技术及其所构成的新型的学习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1]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认知工具的构建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该专业的设置顺应了“以信

7、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格局”。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这些能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属于高阶能力的范畴。  2003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6,[3]规范中明确指出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

8、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每一类包含若干门课,我们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