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2024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从传统文化视角谈语文教师的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传统文化视角谈语文教师的修养 《2011语文新新课程》指出:“语文课程还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要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教育法》《教师法》规定的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之外,更需要时刻修正自己,强化自身修养,自觉成为文化与人格的守护者与敬畏者,并以此作为行为规范与准则,才能真正地引领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者。本人现从“克己、厚道、合群、有为”四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师的精神与价值修养问题。 一.克己复礼 “克己”即克制、战胜自己。“礼”是中国古
2、代人类社会行为的法则、标准、仪式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人们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还有国家层面的法纪、道德等上层的礼仪制度与社会规范。当然,我们所言“复礼”并不是恢复古代礼法制度,而是要与时代精神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克己复礼”就是通过克制私欲、约束行为、战胜自我、净化心灵,培养、调整自我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标准,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平衡协调和谐统一。正如孔子所言“日日克己,不以为难,则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克尽己私,尽归于礼,方始是仁”。语文教师只有懂得“克己”、“自律”、“正身”,并做到“吾日参省乎己”,即在自身上下足功夫,使自己内在修养、举止言谈符合人师的行为准则
3、,达到“6克己复礼为仁”的境界,才能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正己达人,引导和影响我们的莘莘学子走上人生正道,成人成才、安身立命。因为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语文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语文学科知识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孩子价值取向与公民教育有重要的引领与示范意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通过“克己”来完善自己修养,以自律自觉的生命姿态来维护社会的正义秩序与道德法律的威严。 那么如何达到克己复礼?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做到视听言动符合道德规范,符合教师身份与价值的许可,又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来构建自我的价值与文化底蕴,进而学会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调控,躬身修己,修己以安
4、人。这不仅是为师的一种修养,更是语文教师的一种风范与处世哲学。 二.明德厚道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之道,德字为先。既是对中华教育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当今教育现实的关注与回应。《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不朽。”意思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体现了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意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显优秀的品德,在于使人革除自身的陋习,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它就是要彰显人自身的仁、义、礼、智、信等崇高的德性和
5、人格,敦促人自新其德,敦品励行,积学储宝,将德学贡献出来,促进社会不断进步。而“厚道”中“厚”6是生长万物的土壤之厚,是遮风挡雨的博大之厚。讲的是做人要诚恳宽容,沉着稳重,实实在在,表里如一,不刻薄,不夸张,不骗人,吃老实饭,干老实事,做老实人。“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告诉我们要厚道。 为师者教书育人,需以明德为基准,需以厚道为根本。尤其是语文教师,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更需要把明德放在厚道之前,就是要求语文教师把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始终放在首位,努力践行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认真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同时语文教师要尚德质朴,宽以待人,以身
6、作则,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品德,最终促使自身修养日臻完美,达到德才兼备的至高境界。 总之,语文教师要以高尚优秀的品德做基础,以诚恳大度的风范做导向,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广博的胸怀厚德育人、明德修身,真正实现“厚德而能载物”。这才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的展现,是一种对生命的真实阐释,是一种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三.笃学有为 《三国志?吴志?孙瑜传》:“济阳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笃”有诚笃不虚、坚持不懈、厚积薄发等含义。“有为”之义,实际上在孔子《论语》和《荀子?性恶》中均有表述。《性恶》云:“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此处的“
7、伪”就是“有为”,即主张用礼义改造人性,使之及于“中和”,做到行动主动积极,为“有为之为”,为“有为之言”,为“有为之举”,达到“可学而能、可事而成”的境界。“笃学有为”6的要义是指教师积极主动、矢志不移的探究知识,厚积厚储,提升学术素养,提高专业技能,以臻学术精深思想渊博之境地。它倡导教师志于学、专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努力进取,在教学实践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身才能,为学生的成功奠基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