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

ID:3116975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_第1页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_第2页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_第3页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我县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加减”策略  【摘要】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关系千千万万儿童的大问题,也是教师与家长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的幼小衔接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小衔接中的加减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加减策略  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对儿童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研究和探讨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使幼儿顺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是摆在我们幼教工作者和小学低年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

2、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在现有教育条件下,如何搞好幼小衔接以减少不连续的教育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1我县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4片面性。幼小衔接工作的片面性表现在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培养,更不关注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不够,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幼儿教师较多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采用游戏形式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利用儿童的无

3、意注意。上小学后,需要儿童较多地进行有意注意,同时要有明确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自制能力、坚持性、自我服务能力等,很多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都没有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1.2盲目超前性。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背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拼命在知识上加码,甚至用小学一年级课本进行教学,有的还把小学的一些做法如考试、留家庭作业搬到幼儿园,过早地让幼儿进行紧张的学习活动,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了下列一些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

4、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1.3表面性。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间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只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幼儿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正确认识幼儿园和小学两种教育机构的不同  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机构的不同表现在:  2.14学习环境的不同。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生动、形象、富有儿童情趣,桌椅可移动,有自然角、

5、图书柜、玩具,供儿童观察、游戏、劳动、娱乐之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儿童活动创设了积极宽松的氛围。而小学的教室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玩具、图书和其他设备,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场地上的运动器械多半是全校合用的,供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  2.2师生关系的不同。幼儿教师作为母亲的象征,总是保教并重,全天参加儿童的游戏、娱乐、日常生活等各项活动,对幼儿的冷暖、饮食、睡眠、入厕、清洁卫生各个方面都照顾备至,个别接触与谈话的机会较多,慈母般地关爱儿童,师幼之情往往形成亲密融合的心理气氛。幼儿在成人的照料下生活,心理上依赖教师,独立支配的活动较少。在小学,教师主

6、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课程标准,注意教材的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较少问讯。教师与儿童的交往,主要放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的机会较少。  2.34社会要求的不同。幼儿园教育是一种非义务教育。幼儿园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灵活,自由,趣味性大,没有严格约束力、规范性,是启蒙教育,着重全面和谐发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培养学习兴趣,传授周围环境中的粗浅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常渗透在各种儿童感兴趣的生动、形象的活动之中,学习的收获没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不许考核,没有压力,儿童的学习责任感较淡。小学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须依据国家统

7、一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必须系统地掌握关于自然或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接受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儿童必须努力学习,认真听讲,刻苦练习,积极思考,完成作业,参加学业检测。  2.4生活作息制度的不同。从睡眠时间来看,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一天平均睡眠时间为12小时,小学一年级平均为9小时左右,幼儿的上课时间与小学差别更大,上课是需要意志控制的智力活动,幼儿园大班每天上3节课,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较多。小学一年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