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500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 摘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指导。而且,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民族精神;生命教育;亲情教育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2、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视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高中语文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 蕴含的思想感情,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民族精神的渗透4 所谓的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
3、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使得一些语文文本根本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价值。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以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 例如,在教学《苏武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苏武在匈奴的主要生活经历,同时,也帮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价苏武的“节”。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苏武牧羊》,让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的精神,使学生在感受苏武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中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从而向
4、学生渗透民族精神,使学生通过分析感受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民族的栋梁 之才。 二、生命教育的渗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遭遇挫折和困惑时,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现今的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们都在不断的渗透生命教育,可为什么还是不能减少或者是杜绝自杀现象的出现呢?而且,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人文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师,我们该如何发挥语文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理解生命的意
5、义,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4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等,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感悟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例如:我让学生以“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能够展现生命的价值”等主题进行讨论,起初学生对生命都是一些肤浅的理解,都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加上平时会让学生观看一些在灾难面前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保全生命的视频和一些人战胜挫折,让生命更加精彩的讲座等。如:汶川地震中让学生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并让学生了解
6、张海迪、海伦?凯勒、霍金的一些故事,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感悟生命,并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讨论和演说中去感悟生命的价值,以促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三、亲情教育的渗透 目前的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一个学生就牵动着一个家庭。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亲情意识比较单薄,使得学生单方面认为家长供自己吃、穿,不问缘由的要什么买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是应该的。而且,网络上也经常报道一些由于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而动手打骂父母,甚至 砍伤父母的事件。上述的这些问题及现象
7、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亲情意识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亲情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感恩。 例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并让学生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4 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我采用的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模式,在导入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欣赏了歌曲《母亲》让学生在MV及歌词的理解中去感受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自己付出的一生。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8、①怎样理解“搭上一辈子成就一个妈”这句话?②父母是什么?③在作者的笔下,父母之爱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如何理解?……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进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