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062189
大小:16.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工程,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特定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创造。既然是一项创造,那么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了对学生进行心灵创造的特质,即德育的性质。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以教材为主线,在课内外阅读中、写作中、作业批改中渗透积极健康的德育思想。同时,在课外,巩固正确的德育思想,以日常生活为范例,以丰富的活动为动力,推动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渗
2、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水乳交融,齐头并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渗透德育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学无止境,是德育的源泉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是人们通常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处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时代的学生们,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与以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的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的前提下,不断的加深自我学习,使自己具有“
3、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不断地充实和拓展。 二、为人师表,德育的基础 教师应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好榜样。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只有人格完美,对学生
4、的心灵才有感召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相对于空洞的道德理论说教,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则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起到更生动、更形象的榜样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做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人际关系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爱每一个学生,德育的准则
5、 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联盟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他们。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四、认真研究学生,德育的出
6、发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互动。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因为,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
7、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到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区别对待,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点到为止,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
8、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语文教学毕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产品。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也就是说,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轻描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