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292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容易做成,而且富有动手操作和探索因素,非常迎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处理实验内容,挖掘物理实验的创造性成分,使学生在实验中始终处于愤悱的情境,就会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因此,重视实验教学,促使学生多思、多疑,启迪学生智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对其特征品质进行良好的培养。本文是依据教育专家的培养思路,结合学生现状,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及实例。 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2、的“自我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表现为:⑴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⑵力破陈规,锐意进取,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⑶能够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在中学生的思维培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特征由模仿向支持己见过渡。而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但无形中就会使学生“迷信权威”。然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各个学生参差不齐的知识水平及实验技能,实验当中容
3、易出现各种与结论不相符合的结果,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产生“怀疑”4。在进取心的驱使下,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甚至多次,当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结论一致且确信自己的实验无错,才会消除怀疑心理。 ⒉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索性”表现为:⑴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纵深一步,探求其产生原因;⑵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⑶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特点与之相反的事物。 演示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思维探索的第一感性材料。感
4、性材料越丰富,兴趣就越大,主动探索的情感就越强,而兴趣和情感又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所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探索性”。 ⒊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 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就是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它具有四种机智:⑴“发散机智”,即在一个问题面前,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答案,以扩大选择的余地;⑵“换元机智”,即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和量的诸多因素中的某一个,从而产生新的思路;⑶“转向机智”,即思维在一方面受阻时,马上转向另一方面;⑷“创优机智
5、”,即用心寻找最优答案。而将“测量、验证”实验改为设计型实验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选择性”。但不提供任何线索要求学生独立对“测量、验证”4实验设计新的实验,对中学生来说,确是难事。因此教师应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择其一给予启发:一是将各种不同的实验原理的器材分套,引导学生由分套的实验器材依据相应的原理,从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二是提供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的原理,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出发,选择相应的器材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法。 ⒋设立释疑排难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进程跨度性”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进程跨度性”表现在三个
6、方面:⑴从思维进程来说,省略思维的步骤,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⑵从思维对象角度来说,跨越事物相关度的差距,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⑶从思维条件角度讲,跨越思维可现度限制,迅速完成“实体”与“虚体”之间的转化,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疑难不仅是启迪思维的“钥匙”,而且释疑排难实验过程又是思维跨越的过程。适当设立释疑排难实验,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进程跨度性”的良好途径。 ⒌突出探索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性” 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性”表现为三种能力:⑴“智慧杂交能力”,即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中的
7、精华,通过巧妙结合,形成新的成果;⑵“思维统摄能力”,即把大量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概括整理,形成科学概念和系统;⑶“辨证分析能力”,即对占有材料深入分析,把握它们的个性特点,从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是前人智慧才华的结晶。而不少物理知识的形成又是前人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综合,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得出的,不少的物理规律都是科学的探索实验和创造性思维的统一产物。 “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
8、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4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