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ID:3116235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1页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2页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3页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4页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博谣言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摘要:谣言可能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巨大影响,其传播与加强会影响舆论导向甚至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微博等社会化媒介兴起之后,人人都拥有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谣言也变得无处不在,甚至更加突出。分析微博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特点,进一步减小谣言所产生的危害,甚至从源头控制谣言的产生迫在眉睫。  关键词:谣言,微博谣言,辟谣,谣言公式  一、绪论  在很多人眼里,谣言传递的是与事实不符的信息,但谣言本身并不一定是假的,其来源是"没有根据"和"尚未证实",可能只是被夸大或被刻意封锁的真实信

2、息。现代谣言研究起源于德国,1902年威廉?斯坦恩对"实验室谣言"进行了研究,荣格开创了谣言精神分析的先河,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强调谣言的未证实性,法国学者普费雷在强调非证实性的同时也强调谣言的非官方性。①虽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关于谣言的定义,出于研究目的与便利性的考虑,本文所提及的谣言指内容信息虚假的谣言。  二、谣言与微博谣言  谣言可能对个人造成致命打击,也可能给群体、组织、党派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网络时代的兴起,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屏障变得越来越小,也使得谣言通过网络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传播。了解网络上谣

3、言产生与传播规律对有效地控制与减小谣言的负面影响有重大意义。6  微博匿名性、低门槛以及碎片化的特征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交互的生态与现实社会话语权的框架,甚至对舆论格局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海量的信息中难免混杂不实信息,但谣言在微博上愈演愈烈,微博已成为了谣言的大本营②。与传统传播方式相比,其自身信息发布与共享特点倍增了谣言影响力和破坏力。  从谣言信息的产生与发布来看:微博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个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也加速了谣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道德

4、观念和体系对个体约束力降低,社会舆论的控制力也会减弱,③助长了谣言的产生;微博上,人人都掌握信息发布权,信息发布"把关人"的缺失也为谣言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④,另外,微博运营机构信息把关与过滤机制的缺位也使得把关人缺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从谣言的传播与扩散来看:"碎片化"带来的信息内容割裂性,也必然存在片面性或信源断裂。由于受到字数限制,微博上发布的信息量有限,信息的完整度很难保证,这种割裂性容易使信息在再次传插中失真;由于传播者能力所限,不经过真假鉴别的转发是谣言得以扩散开来最重要的原因;微博上

5、信息的传播扩散成本极低,用户只需要通过转发就能让其他用户看到这条信息,而看到这一信息的用户又可能通过转发来影响到更多的人,如此往复循环,一条微博信息可以以几乎不计算在内的成本得到无限量的传播。  三、微博辟谣机制及其效果分析6  虽然微博的特点与运行机制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微博直播性、共享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在微博上的谣言信息能够得到迅速的澄清。  微博的直播性体现在传播的零时差,借助微博的直播性,有关部门可以迅速察觉谣言爆发的征兆,及时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进行辟谣;同时一旦谣言被证伪,广大网民也能

6、迅速的通过转发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从而减小谣言的危害。  微博的共享性使其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播链。这一特性在扩大谣言信息传播范围的同时也能够让更有说服力的辟谣信息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微博的互动性既可以提高谣言信息的关注度,也为辟谣信息的扩散提供了便利。谣言诞生后,普通大众往往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使得谣言反复传播,人们听到谣言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相信它,并且也越有可能传播它。谣言在得到事实可靠的权威辟谣后能增强公众的批判能力,从而减小谣言的伤害。  微博的转发机制也为消

7、除谣言的内容提供了条件。新浪微博的转发其本质是通过链接原文信息来实现,如果原文信息被删除,那么即便是用户转发了该条消息也无法看到该条已经被删除的消息。因此在信息的传递上,一旦谣言的谣源被切断,那么通过用户转发的信息也将不复存在,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谣言信息进一步扩散。  为了消除微博谣言带来的不良影响与后果,除了利用微博自身的辟谣机制之外,微博运营商也建立了自身的辟谣机制⑤:主要包括24小时不断监控、建立用户举报参与6体系、多方位核实保证证据绝对可靠、虚假信息查证后严格处理、多渠道进行信息澄清等。  虽然微

8、博自身的机制特点与运营商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辟谣,但这些努力却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谣言造成的损害即便是在辟谣信息发布之后都难以完全平息。  首先,人对信息的接受往往存在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旦谣言发生了效果,再来辟谣就会增加难度,就像在人们心目中已有的偏见一样。有时辟谣反而会增强人们的回忆,结果愈描愈黑,起到加强谣言的效果。"⑥  其次,微博上信息更迭速度飞快,辟谣信息在吵杂的信息环境中很容易被忽视,即便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