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136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探索德育模式,创新德育载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德育模式,创新德育载体 “道德马拉松”德育工程以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理论为指导,以“关注学生一生,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以“知行合一”为原则,以长效性、针对性、全面性、系列性和实效性为特色,旨在引导学生知荣辱、辨是非、懂美丑、守法纪,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称之为“马拉松”,意在提醒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坚持不懈的长期过程,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要“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我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导,将“道德马拉松”活动与社会主
2、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引领学生辨是非,明荣辱,做文明公民。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将“道德马拉松”德育工程与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公德意识紧密结合,丰富了活动的内容,提高了活动的实效。 一、大处着眼,提高学生道德认识 中学生正处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抓住有利时机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举办了心理健康讲座和青春期教育讲座,帮助学生解决成长的烦恼;召开了以“文明礼仪”“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会,用生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开展了“民族团结”4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多
3、民族的大家庭,要团结一心,共创美好生活。活泼的形式,生动的事实,传递了正确的道德信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小处着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先引导学生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大力加强养成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从小处着手,从日常小事做起,对学生提出细致而严格的要求,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加强自省,鼓励学生完善自我 自省和反思是学生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道德自省。为了使激发道德情感与实施道德行动有机结合,学校为每
4、名学生发放了“道德马拉松”记录本,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道德行动、道德反思记录下来。“道德马拉松”记录本中有三个栏目:“道德驿站”“心灵小语”和“道德观察”。“道德驿站”是学生心灵的补给站,让学生停下匆忙的脚步,在心灵的驿站中,记录自己的经历,反思自己的言行,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心灵小语”记录了学生的道德感悟;“道德观察”栏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思考生活,让他们用稚嫩的目光分辨善恶,明确是非。教师及时对学生的道德行动和反思给予点评,鼓励学生坚持正确的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并在每周班会上进行师生间的思想交流。“道德马拉松记
5、录本”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道德成长轨迹,同时为师生架起了沟通之桥。 四、创设环境,营造浓厚德育氛围4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就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在建设中注重创设道德情境。我校将激励学生修身养性、廉洁自律的警句箴言张贴在教学楼内,并布置了“道德马拉松”宣传栏,努力做到“一草一木寓情,一砖一瓦启智”,使学生“目之所及能教化,耳之所闻能修身”,激发他们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积极上进的校园精神、幽雅整洁的校园环境、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时时给学生以心灵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 五、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
6、不仅上进心强,而且模仿能力强。面对品行优秀的同龄人,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同时他们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身边的楷模进行示范引领。我校定期评选“道德标兵”“模范团员”,学校广播站和宣传栏及时宣传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每学期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奖励思想品德突出的学生。这些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鼓励了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将道德行动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六、开展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主题班会活动短小精悍、灵活多样,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通过召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理想教育等系列主题班会,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发挥合力,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道德体系还没有形成,极易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学校通过家长学校,详细向家长介绍“道德马拉松”4德育工程,得到家长对此项活动的支持。我校将“道德马拉松”德育工程延伸到社区,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初步构建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德育网络。 学校在社区成立了校外辅导站,为学生提供课余学习场所,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劳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公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