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9133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师生共构“心灵档案” 均衡学生“心理营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生共构“心灵档案”均衡学生“心理营养” 我校多年来坚持立体德育体系的打造,尤其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进一步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做强做大,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并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摸索出了师生共构“心灵档案”教育新模式。 一、根据学生实际提出研究方向 通过班主任例会与问卷调查,我校提炼出了针对我校高中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的几组数据: 学习方面――26%的学生有厌学心理,愿意上大学者100%,但愿意学习者不到10%。 考试方
2、面――普遍存在考试焦虑、考场恐惧和认知变态现象。 情绪意志方面――68%的学生情绪波动性大,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生活适应性方面――相当一部分因娇生惯养致使其依赖性强、不会劳动、不会自理,缺乏自立意识和生存能力。 人际关系方面――55%的学生存在着交往上的障碍,缺乏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6 以上数据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现在的学生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他们所享受的都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更优越。可现实是孩子们综合心理素质的不尽如人意。厌学、依赖、退缩、恐惧、脆弱、撒谎、攻击、急躁、
3、偏激、倔强、自卑、敏感、网络成瘾等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极端行为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透过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物质富足的学生们存在“心理营养不良”,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我们的教育应该努力找到一条补充并均衡学生“心理营养”的道路。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增加心理营养,培养孩子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境,面向美好的未来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技术构建以生为本的德育生态体系的办学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产生辐射,已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二、结
4、合学校特点找出实践措施 (一)给每位学生组建“心灵档案” 首先需要给孩子做好“心理体检”,我们初步确立了以下四个方面: 1.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级、家庭地址、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发育情况、生理缺陷、个人病史、成长史、学习史等。 2.背景资料:包括家庭成员的工作性质及职务、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与态度、亲子关系、是否独生子女。 3.心理素质与能力:包括学生的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学生的兴趣、态度、人
5、际关系及品德的特点等。6 4.在校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学习认知、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体育运动、交际水平(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担任班干部情况、获奖情况等。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只有掌握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过程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所做作为,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朝生活中有意义的方向成长。 (二)教师理论探索与实践依据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主要依据精神分析学、个体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将以上四部分内容进行了
6、解构与重构,我们创建了师生共构“心灵档案”教育新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步以师生共构的方式完成学生的“心灵档案”,完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消融、自主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教育行为隐藏于共构的过程中,整个过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1.发现并指导学生将无意识变为有意识 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倾向,主要分以下六个方面: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学生在心情变化较大时,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如擅长语言表达的同学,有写QQ心情、日记、周记、微博的习惯。
7、这种学生的自我记录仅仅是学生情绪的宣泄,虽然在一定程度能暂时缓解学生成长中的焦虑等情绪,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次遇见学生仍然不知所措。我们以此为切入口,擅长语言表达的就指导他们把每天的感受、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交流分享,愿意给信任的老师看的也可以与老师分享,然后再将教师、同学、朋友的建议和自己的反思形成文字。但采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擅长抒发情感的用“心灵随笔”、擅长日记的用6“每日小录”、喜欢短文的用“心灵微博”、擅长阅读的用“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用学生最擅长
8、的方式在与老师的互动中记录下自己心灵的成长,一定时间后翻阅回味。让学生在自己记录的点滴中品味心灵成长的声音。 2.师生共同解读“心灵成长档案” 我们以学生反映出的不同类型为单位构建心理团队。教师组织与学生自愿的原则,在同学或朋友之间交流自己的心情故事、学习心得等。同学们自己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解读自我,同时增强团队合作性。需要老师的帮助时,教师再参与进来作指导和建议。对个别内向或者存在心理障碍不愿参与的学生,单独争取,甚至个别辅导,营造氛围,争取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待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