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

ID:3115698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_第1页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_第2页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_第3页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_第4页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儿童在习作中真正找到自己  研讨《语文课程标准》习作部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个字:自己。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写作是什么?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表达的前提是必须有自我。这是毋庸置疑的。可当下很多儿童的自我与写作处于分离状态,要么畏惧写作,一拿起笔就唉声叹气;要么写起来千篇一律,情感失真,缺乏个性与

2、灵气。而坊间的作文教辅用书,要么是写作技巧的灌输,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何况在我们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都可能长期被某种“作文观”所束缚,它隐隐操纵着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  一、儿童敢于书写,才能发现自己  随手翻开眼前某班的习作本,“及格”或“不及格”的红字让人触目惊心,没有一句善意的温暖鼓励之词。再翻看学生的考试卷,作文这一项字数写得比较多的分数一般扣得相对少。儿童的经验是真实的,情感是真诚的。但大人被应试束缚着,把这种焦虑感转嫁在儿童的身上,就出现了孩子写“洗碗”:我洗啊洗啊洗啊……在七拼八凑中,他们能找到自己吗?他们又如何能“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3、”?5  儿童习作中的自己,丢失在单一的评价中。大人在阅读儿童的习作时,很多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只是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尚浅,生活圈子并不宽广。很多儿童被两点一线(“学校”――“家庭”)的生活包围,何况更有重重的学业负担。台湾李崇建在《作文,就是写故事》一书中写道:接受孩子们的文字菁芜并存,是很重要的态度。一般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使用指导式、批判式的传统批改策略,很容易让孩子的作文书写能力紧缩,不敢下笔,或者找最安全的方法下笔,这些都无益于儿童作文的发展。初写作文,本来就会写出不成熟的文章,但我们看到媒体、教师大量引用孩子不成熟的文章并调笑、叹息,试问,

4、这样的状况下,孩子怎么敢再写作文?  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目光是否要柔和些、宽容些、长远些?这些文字,是学生心灵的花朵,第一次开放在方格本上,它们含蓄、羞涩,期待老师热情的褒奖――慢慢来,努力吧,开出最美的姿态来。学生之所以写不长,用王栋生老师的话说,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描写意识”,不懂得细致传神的描述,缺少相应的写作知识支撑,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读者意识,忽略他人的感受,不懂得怎样用自己的笔去“还原”。而这些都有赖于老师的引导与指点。  二、摒弃套板语言,才能表达自己  某次习作教学研讨会,两位老师执教公开课。巧的是,都有让学生说自己紧张心情的口头训练。第一位老师的课堂上

5、,学生站起来说:“我的心里紧张得不得了,手心都出汗了。”多自然的描述。可老师拼命地引导学生怎样说得更好,在旁边学生的暗示下,这位学生终于说出了“5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句子,老师点头赞许。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一下子说出了这句歇后语,老师并不满意,鼓励学生说自己的句子,学生愣住了,结结巴巴地说:“我的心在怦怦怦地乱跳。”老师大加表扬。试问,学生见过“十五个吊桶”吗?经历过那样的情景吗?而心里“怦怦怦”的感觉是如此真实、如此鲜活。  一个老师尽力让学生用上已有的好句,另一个老师则不提倡使用现成的话语。一个环节,两种处理方式。这背后是理念的不同。人是观念的

6、动物,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儿童学习别人语言的同时,在积极构建自己的话语系统,也在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大人在指导阅读中不断暗示什么是“好词”,什么是“佳句”,试图用华美的词汇装饰儿童的头脑,好让其文思泉涌,文采飞扬。这其实是一种“遮蔽”,没有了儿童真实的声音,亦让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与信心。  我想到某次在班上搞的作文小调查:一想到春天,33.3%的学生就想到春姑娘,然后用一连串的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看上去诗意,但滥用修辞,不免落入俗套。学生的日记中,常见这样的句子:①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春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②春是什么?春是东海奔波,春是大

7、江咆哮。春是花草欢笑,更是为那天使般的孩童带来无上的快乐! 5 用法国思想家福柯的话来说,现成的话语有一种力量,障蔽着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这种话语有一种权力的性质,让你在无意识中受它的统治。诗人王小妮在《上课记》中有一章节,令人印象深刻。她提示那些大学生不要展示所谓的文采,要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她觉得孩子们的胃口都被中学语文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弄坏了――“而语言被这种过度的实用性给毁坏着”。恢复语言的生命力,就要“去蔽”。《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真实”表达:“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