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5503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德育之我思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育之我思我见 摘要:在研究德育对学生身心发展重要性的基础上,侧重结合教学经验,研究了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怎样恰当地实施德育工作,以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以身试教;班主任 小学作为我们正式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集体,对于学生很多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深厚的意义。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对于育人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班主任的我,更是感到自己肩膀上所承担的重量。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词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地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
2、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 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也可称之有良好的品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品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如果坏了,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处。”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是相对稳定的,终生都会起作用,可见小学进行德育是多么的重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在这方面我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实例中总结了以下两点: 一、为师其身必正4 我们经常说道:教师是人
3、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教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教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也在注视着自己,教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在我做班主任以来,我记得自己对学生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对于我所执教的三年级来说,很多学生的道
4、德观和判断力都处于萌芽时期,我很理解他们无法很客观得去判断是非,所以我觉得自己非常有责任去引导他们正确地分辨出哪些行为是道德教育鼓励的,哪些行为是道德教育所不能允许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如果做了这些道德教育所不能允许的行为会有什么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发生。明白这一点后,我自己的想法是用自身规范的行为去引导学生也做得规范。这也要求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地承认。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教师,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5、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为师其心必责4 人常道:教师是一份良心活。这就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要勇于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德育不是一句空口号,纸上谈兵终究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处处落实德育的精神和措施。 1.课堂中的德育 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品德课上,学习“对不起”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语文课上,学习《一面五星红旗》,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体
6、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 2.生活中的德育 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同时,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最高效地利用校讯通或者手机短信、电话等,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一个学生―个家
7、庭―4个社会,只有把每个学生都教育好,我们才能组成一个有秩序、有道德的社会,而这个关系链也告诉我们,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组成社会的仍是学生,学生的基础教育在于德育,面对如此大任,岂能儿戏?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学生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吧。 参考文献: [1]萧家气.教书育人新钥匙[M].2版.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09. [2]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
8、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06. [4]肖川.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2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兴围小学)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