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

ID:3115308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_第1页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_第2页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_第3页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_第4页
资源描述:

《创造和谐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造和谐氛围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行为的楷模,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存在着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师生缺乏足够的交流,课堂气氛过分严肃,学生过于拘谨。新型师生关系应该平等、民主、尊重、信任、愉悦、和谐,通过师生之间心灵、情感的沟通,萌动学生自身的内需,让学生全面自主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这种和谐。新课改倡导的是“人性化”教育,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大力贯彻个性化原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通过学习,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创

2、设一种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安全、自由”地学习,体会应有的人文关怀,享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思想品德教学氛围呢?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思维的人,并使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1.尊重学生的发现和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幼稚性”、“儿童性”,尊重学生个人的看法和创新,允许和赏识学生标新立异,甚至“

3、胡思乱想”、“无中生有”、“异想天开”4,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2.尊重学生的个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倡导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呵护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点点“亮点”,教师也应予以肯定,而不要全盘否定。  3.尊重学生的想象。尊重和表扬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少讲一些,多看多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改正,

4、也允许保留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学习灰心时,要用话语温暖他们,用情感感化他们,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自信,让教学充满人文气息。  二、以情动人,真诚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办法。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鼓励,要尽可能找出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鼓励、恰当的肯定,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用积极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以新激趣。例如《播种友情》中,“认识你,记住我”的活动可采用非竞赛性游戏的形式,事先让学生自制5到10张填有自己基本情况的“交友名片”,尽量设计得新颖别致、富有个性;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

5、动脑的能力,课上让学生走出座位互赠名片,并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交往;教师一旁观察,对参与性较差的学生进行及时辅导,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新认识的伙伴,并谈谈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感受。4  2.以疑激趣。如在讲《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14岁的小文在一次持刀抢劫中,共抢得人民币158元、手机一部,并把女事主刺伤。16岁的小云,因屡次违反校规,被老师严厉批评后怀恨在心,趁老师不在时把教师办公室的用品乱砸一通,其中还包括几台新购置的电脑。有人说年龄小的人即使犯罪也不会判刑,你们认为呢?话音刚落,

6、学生满脸的疑惑,根据生活经验认为国家可能会考虑我们年幼无知不判刑,如果不判刑,老师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呢?  3.以情激趣。如讲授《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时,我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  4.以幽默激趣。幽默是增强亲和力、协调人际关系的最佳形式。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着课堂氛围,而且影响着学生听课的质量。声音过高过大,造成学生胆怯、紧张;声音过快,学生易涣散注意力,产生疲倦。笔者认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能恰当、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愉快感,使学生在欣赏玩味和笑声中得

7、到情感释放,获得美的享受,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三、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放手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不能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化被动为主动,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以诚待人,放手互动,既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4。根据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及学校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和效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化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事先确定学习目标,请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在分组学习中汇报对目标内容的理解,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议,再结合

8、教科书,听听教师的归纳总结,获得对一个事物、问题现象的正确认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对一些小组讨论不能统一的思想,可以再开展全班性的互动,得出相对一致的观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