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结构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

ID:3115194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结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而是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

2、极主动地去探索,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呢?既要把握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结构是教学思路的体现。如何组织教学涉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目的的实现。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课堂结构谈一点看法。  第一步:课前预习  教师先设计导学案布置预习,明确提出预习任务和要求,并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巧设问题。通过预习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和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实施打好基础。4  提前编印导学案,紧贴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对与之有关的新旧知识进行复习、预习,了解知识体系。如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一课,针

3、对文本自主预习,设置了基础知识(字音辨识、字形辨认、词语积累)和主题探究导学(1.了解作者对贾府的环境描写;2.说说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塑造方法)。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第二步:创设情境,启发导学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造有利条件。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性问题,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操作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可这样设计:“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

4、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红楼梦》?请你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第三步:自主探究,质疑释疑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学、自读教材内容。学生自学探究包括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并把学、思、疑、问联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学生提出“为什么宝玉与黛玉有眼熟之感?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王熙凤迟到一步?”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

5、  第四步:小组研讨,合作学习4  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既可互相学习,又可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上一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学会的学生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学生,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提出“宝玉为什么要摔玉”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第五步:归纳总结,系统提升  这一环节是对整节课所学知识的归纳

6、整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的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重点,要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代。如教学文言文后,教师对该节课的活动情况作小结,并指导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对文言词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作归纳,最后总结个人在学习古文时对方法的运用。  第六步: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层次作业,安排下节课的预习。每节课都有效利用《同步训练》课堂练习部分或其他习题,及时消化、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把

7、握好上述课堂结构,就能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4  总之,在探究性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只有不断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