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4687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论对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对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摘要:民族文化中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保护是以一定的地理单元为基础(往往是一个民族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文化内容为核心,可以进行综合保护的民族文化资源形态。 关键词:大丽铁路区;民间民俗;文化保护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成果,包括历史上或现今人类居住的聚落和房舍等建筑形式。丽江古城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受全人类共同承担保护责任的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同时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世界文化遗
2、产城市。古城傍依雄伟的玉龙雪山,清澈的玉泉河水分中、东、西三条支流穿城而过,构成一幅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独特画卷。其“小桥、流水、人家、民居、民族风情、纳西多元文化、东巴文化、纳西古乐、风味小吃、五彩石巷”被称为“古城十绝”。丽江古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成就,是中国民居中具有鲜明特色和风格的典型之一,是中国古城历史文化遗存整体上保存最多、最好、最原汁原味的古城之一,它追求自然、灵活的布局,毫无中规中矩的约束。 二、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是人们在满足自身“穿”和“保暖”4
3、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包括穿戴在身上的衣服和饰品。民族服饰文化往往还是一个民族外在的符号表征,在服饰制作和使用中表现出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心理。大丽铁路沿线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以白族为例,由于地域分布的差异,各地白族服饰各不相同。大理地区的男子穿白色对襟衣,外套为黑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肚兜,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七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花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三、民
4、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人们在创造物质成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工艺及其产品,包括人的技能、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品。在铁路区主要有鹤庆新华村白族传统银器工艺、白族民间土陶工艺瓦猫、民间手工造纸工艺、剑川木雕工艺、白族和彝族的扎染工艺,大理石的开采技术和加工工艺,白族草帽编织技术、下关沱茶的制作工艺、白族的石雕、布扎、剪纸、刺绣以及摩梭人的手工编织工艺等。其中,鹤庆新华村白族传统银器手工艺人寸发标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四、民俗节日 民俗节日是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
5、重要节庆和仪式活动,它的产生往往与宗教活动有关,在发展中演变为一种综合了各种习俗及传统的社会活动。大丽铁路沿线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且各具特色的民俗节日,如彝族的“二月八”,白族的“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石宝山歌会”等,白、彝等少数民族的“火把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摩梭人的“转山节”等。其中,“绕三灵”4是白族传统节日,也记写为“绕山林”“逛山林”等,白族称为“观上览”(或记写为“拐上纳”)。所谓“三灵”是指洱海西岸三个神灵的象征,它们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中的几位重要“本主”。此活动
6、是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宗教、巫术等因素不断淡化,“三灵”越凸现出民众盛大娱乐活动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白族狂欢节”和“白族情人节”。2006年5月,“白族绕三灵”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饮食文化 ?食文化即人类在满足“吃”的生理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习俗,如有大理的饵块、砂锅鱼、“三道茶”和“八大碗”、洱源的邓川乳扇及牛奶等乳制品、鹤庆的乾酒、火腿、猪酐酢、丽江的粑粑、鸡
7、豆凉粉、青豆焖饭、糯米血肠、腌酸鱼、彝族的砣砣肉、酥油茶等。其中的鹤庆乾酒,最初产于鹤庆县城西门街的一家酒坊,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是云南省优质名酒之一。这种酒为人们所称道,有“丽江粑粑鹤庆酒”之说。这种酒在酿造时,选用该县金墩、七坪两地的大麦,和该县水质较好的西门井水,清烧清蒸,并加用四十八种中药材制成的曲药,在小坛发酵40~50天,蒸馏后再用陶瓷缸小罐贮藏。这种酒浓度为55°,醇香浓郁,酒色清澈,入喉净爽。 六、音乐舞蹈4 音乐舞蹈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是其表达情绪情感的重要方式,是
8、人类非物质文化成果。大丽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有鹤庆白族的田埂调、大理三弦曲、唢呐吹打乐、洱源的“打歌”与“里格高”、丽江纳西族的洞经音乐、白沙细乐、玉龙县黎明乡傈僳族乐舞等。其中田埂调是鹤庆白族民歌甸北调的一种,因多在田间和野外演唱而得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甸北田埂调流传于全县的白族聚居地区和部分汉族居住区,以县城最北(即甸北)广大田埂调爱好者的演唱为代表,辐射和带动周边,深受群众喜爱。洞经音乐本是流传于中原地区古老的宗教祭祀音乐,而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