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76729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猪的分子育种及应用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猪的分子育种及应用前景柳小春作者简介:柳小春(1936—),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动物遗传育种。E-mail:hwj@hnu.cn基金项目:“863”项目(2008)(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摘要: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已成当前猪的品种改良及育种的主要途径。本文撰述了猪的分子育种主要领域。结合我们的科研介绍了利用ESR、FSHβ基因提高猪产仔数,剔除Haln基因防治应激综合征。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关键词: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渗入,分子抗病育种,杂优预测MolecularBreedingandIt’sapplicationonS
2、wineLIUXiao-chun(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Hu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Changsha410128,China)Abstract:Thecombinationofconventionalbreedingandmolecularbreedinghasrecentlybecomethemainmethodoftheswinebreedimprovementandbreeding.Thispapershowsthemainfieldsinmolecularbreedingonswine.Acc
3、ordingtoourresearchresults,itintroducestheusingofESR,FSHβgenestoincreacethelittersize,gettingridoftheHalngenetopreventfromporcinestresssyndrome.Ithasanalysedtheirapplicationinthefuture.KeyWords:swine;molecularmarkersassistedselection;molecularmarkersassistedintrogression;molecularbreedingofd
4、iseaseresistance;heterosisprodiction生物技术是20世纪末人类科技史中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为解决人类的疾病防治、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环境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希望。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枝是分子生物技术,此项技术在动植物的遗传改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已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为加快动植物的品质改良和生产性能提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结合我们的科研项目,就分子生物技术在猪种选育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作一概述。1猪种选育方法回顾世界各国猪的选种方法。大体上可归纳为表型选择、基因型选择和标记辅助选择三大类型。1.1表型选择这个阶段经历了很长时间,196
5、0年前基本上都采用表型选择。从遗传学诞生算起。花了60年时间,从我国最早的“伯乐相马”算起。历时2600多年,由于使用方便,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和计算,现在仍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外形选择,仍是客户在选购种猪时的一种主要选种方法。应该说,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性能高低,如前面所说的父系和母系猪的不同外形要求。就反映了父系与母系猪不同的生产性能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种猪提出较可操作的外形标准.而且要着重与生产性能关系大的外形性状。而不过多地拘泥于“猪毛蒜皮”。还需指出。外形选择毕竟是一种“见好就留”的表型选择,没有涉及遗传基础,因此遗传进展较慢。61.2基因型选择随
6、着对基因型有关理论的了解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表型与表型值),剖析其遗传基础,估算其能遗传的部分。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性能测定制度应运而生,包括生长发育性能测定、繁殖性能测定和肥育与肉质测定,与此相应。研制了一批新的电子设备,如测活体背膘厚的超声波测膘仪,测背膘及眼肌面积的B超,测料重比的种猪性能测定自动化系统.法国ACEMO公司推出的ACEMA64新一代自动化性能测定系统,可以准确记录自由采食条件下群饲猪的个体采食量,料槽内的电子测量系统可使猪的采食量精确到2克。美国OSBOME公司生产的FIRE系统具有相似的功能,除了可测采食时间、采食量外,还
7、可测猪的体重。并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形成猪测定期的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数据报表。这套设备虽然投资较大,但可以解决一直困扰人们的群饲猪的料重比指标,还可分析采食行为和计算日增重,为选择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数据。大量测定数据仍然是表型值,但可通过BLUP法估算出育种值,还可利用遗传评估体系进行场内个体间遗传评估和场问联合遗传评估。场间联合遗传评估必须以准确的数据信息和遗传联结为前提,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在我国已试点多年,但困难较多。1.3标记辅助选择1986年后。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