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

ID:31073013

大小:243.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1-06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_第1页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_第2页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_第3页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_第4页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总30期)高德胜道德教育与道德冷漠李西顺我国德育范式的特性及转型趋势岳刚德中国学校德育课程近代化的三个特征李家成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张忠华赵明星对传统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冯文全冯碧瑛论孔子对老弟德育思想的借鉴——基于《论语》与《道德经》的解读57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高德胜[摘要]道德冷漠,即责任推拒和道德麻木,表面上看只是对责任的否定,实际上则是对人性的否定,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道德冷漠在现代社会有一套完备的生产机制,包括精细分工对道德的钝化、现代组织的去道德化、电子媒介对苦难的饱和性暴露

2、等。教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将学校建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受教育者的媒介与网络批判意识、远距离道德的建构等多种方式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关键词]道德冷漠;道德教育[作者简介]高德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一、道德冷漠及其后果冷漠就是对人或对事冷淡、不关心,道德冷漠(moralindifference)就是对道德的冷淡与不关心。这种冷淡与不关心既可能是一种主动的责任推拒,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道德麻木,即在面对道德问题时没有反应,意识不到道德问题的存在,体会不到道德的召唤。面对“他人的痛苦”,很多直接或间接

3、的旁观者不是没有同情,只是没有行动。“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1]94所谓“宣布我们的清白”,是指我们同情他人的痛苦,足以表明他人的痛苦不是我们导致的,与我们无关;所谓“宣布我们的无能”是指我们虽然同情他人的痛苦,但我们在减轻、消除他人痛苦方面无能为力,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人的痛苦”既不是我们导致的,我们又无能为力,冷漠是必然的结果(同情之中的冷漠)。比如,面对贫困人群,我们不是没有同情,但这种“细若游丝”的同情很快被“坚硬如铁”的责任否定所冲淡:他们的贫穷不是我们造成的,作为个体,我们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帮

4、助他们脱离贫穷。主动的责任推拒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即将道德看成次要的价值要求,将道德置于其他价值要求之后“叨陪末座”。用利波维茨基(G.Lipovetsky)的话说,就是“幸福凌驾于道德命令之上,享乐凌驾于禁忌之上,诱惑凌驾于约束之上。”[2]36不是不要道德,而是道德与个人的幸福、享乐、满足相比是次要的,个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与快乐,57道德则被排在可以忽略不计的末位。比如,面对生态灾难给贫困人口带来的痛苦,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发达国家的富裕人口不能说没有一点同情,只是一旦要其牺牲哪怕一丁点的物质享受来减轻那些贫穷人们的痛苦,

5、也是不可能的,别人的痛苦与自己的物质享受相比算得了什么?如果说主动责任推拒是一种有意识的道德冷漠,还包含着微弱的道德挣扎的话,那么无意识的道德麻木则是一种彻底的道德冷漠,道德之门已经结结实实地关闭,看不到哪怕一丝一毫的道德亮光。当然,无意识的道德麻木也有不同的层次。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嗅觉”,不能感知别人的痛苦,意识不到道德问题的存在,没有道德冲动,这是第一层次的道德麻木;将他人的痛苦、苦难、甚至牺牲当作娱乐和消遣的内容,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与伤害之上,这是第二层次的道德麻木。表面上看,道德冷漠只是对自己责任的否定,实际上道德冷

6、漠是对人性的否定,或者说是人性的堕落。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孤悬于世的生命,而是融他人于自身的关系性存在,是“与他人共在”、“为他人而在”的。道德冷漠否定的恰是人的这种本性,扭曲的是与他人之间的形上关系,“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被败坏了,那么他人只能是地狱。”①我们可以沿着萨特的思路继续:如果他人是地狱,那我们是什么?我们不也是别人的地狱、自己的地狱?因此,道德冷漠表面上是对他人的漠视,实际上也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漠视。也就是说,“道德冷漠是从道德的源头上否定了道德,这种否定是一种彻底性的否定,结果是一切其他的不道德都算不了什么。”[3]道

7、德冷漠不会只停留在个体德性的层面上,一定会以各种方式获得社会表达。在吉尔·利波维茨基眼里,我们已经进入“后道德社会”。“后道德社会指的是责任感淡化,且其约束力也日渐苍白无力,自我奉献的精神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道德也不再要求个人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做出自我牺牲,主体权利支配了绝对命令,道德教育则被宜居胜地、阳光假期和大众娱乐所替代。”[2]33在费夫尔(R.W.Fevre)看来,现代社会则是一种“非道德化”社会。所谓非道德化,“既是指由于道德从我们的生活中被剥离出来使我们脱离道德这一过程,也是指我们的文化已经失去目的性这一状况。”[4]2无

8、论是“后道德社会”,还是“非道德化”社会,其实都是指由个体道德冷漠积聚而成的社会道德风气与道德状况的恶化。更可怕的是,社会道德风气与道德状况的恶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以战争、屠杀、甚至种族灭绝等尖锐而极端的形式暴露出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