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

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

ID:31056678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_第1页
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_第2页
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日常教学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案例一、数学实验安排学生按照书本给的提示,亲自体验一下一个轨迹的产生。同桌互助学习:“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直,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并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作图。[设计意图]活用课本上的情景,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轨迹的产生。二、引入正题过渡语句:“虽然我们所做的图形大小不同,却有一定的相似,那么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1)这些轨迹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设计意图]对表象抽丝剥茧,为研究其本质降低坡度。三、给出定义过渡语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称

2、为椭圆,大家能否根据它的图象特征试着给出椭圆的定义”例如“到两定的距离之和是个常数的点的轨迹叫椭圆”尝试补充:引导给出“平面内”,“常数”,“常数>两点距离”,等重要的细节。补充思考:“如果常数等于两点距离会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线段)常数小于两点距离会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没有几何图形)”最后给出正确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3、F1F2

4、)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ellipse)。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设计意图]:不直接给出定义,让学生体会定义的产生过程,了解椭圆的几何特征。追问:生活中有没有见到类似椭圆形状的物体?[通过现实图

5、象加深椭圆的印象]四、追溯历史过渡语言:“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椭圆是怎么发现的呢?历史上又是谁最先研究的它的呢?”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以梅内克缪斯,阿波罗尼奥斯,阿基米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数学家就已经发现并研究椭圆,他们用一个垂直于侧棱的平面去截圆锥(如图所示)发现了椭圆。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更是古代世界光辉的科学成果,它将圆锥曲线的简单的一些几何性质网罗殆尽。但椭圆有什么用,它还有什么特殊的几何特征这些重要的问题当时的人们却没有答案。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两千年。直到1637年,笛卡儿发表了《几何学》,提出研究曲线的方程来研究曲线的性质!椭圆的研究才得以继续。今天我们将沿着前人的足迹,利用我们

6、前面知识来求一下椭圆的方程。[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与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钓起学生的胃口,也为为什么要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做了铺垫,顺带引出课后探索--“为什么圆锥的截口曲线是椭圆?”。五、方程研究根据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求椭圆的方程,适当予以说明。1.建系设点以两焦点所在直线为x轴,以两焦点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如此建系有什么好处呢?设轨迹上任意一点M(x,y)2.找出条件设点F1(-c,0),F2(c,0),设点M到两焦点距离之和为常数2a(为什么是2a呢?等我们推导完后再回头处理这个问题)3.列出方程由

7、MF1

8、+

9、MF2

10、=2a代如得1.化简方程[学生进行计算]方案一:方案二:[设计意

11、图]以非常规推导激发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拓展学生的能力。5.找寻b找出线段长为的线段吗?令那么式子就变为:把这个式子称为椭圆的标准方程(为什么开始要设2a?!)注意:(1)此方程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2)我们没有证明“以满足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椭圆上”;(3)不同的建系方式,求出的椭圆方程是不同的;[设计意图]根据教学要求,突显b的出现,为下一节的几何性质奠定基础。6.其他建系情况思考题:如果焦点F1,F2在y轴上,且F1,F2的坐标分别为(0,-c),(0,c),a,b的意义同上,那么椭圆的方程是什么?只需将x,y互换即可得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的比较: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椭

12、圆标准方程中x2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椭圆标准方程中y2项的分母较大.[设计意图]根据教学要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建系对方程的影响。六、知识巩固例: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根据定义及标准方程易得。[设计意图]可用定义求a,c,再求标准方程,亦可直接设标准方程,代点求系数。七、课后探索1.课堂总结:(略)2.课后探索:你能否根据椭圆的定义去证明梅内克缪斯发现的截口曲线是椭圆?探究与发现“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设计意图]活用课后探索,使得课本中的内容发挥最大的效用,并与课上椭圆历史的讲解相呼应,引起学生探

13、索未知的欲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