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

ID:31037516

大小:8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5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_第1页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_第2页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_第3页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_第4页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黑格尔精神概念辨正摘要:精神概念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乃至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真正立足点,并使他的哲学与近代意识哲学真正区别开來。精神不是主观意识的客观投射,也不可被还原到自我意识与理性的层面上。精神固然表现为个体意识,但它却是超出个体意识之上的真正整体,是个体生活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就是实在的意义世界本身。意义世界本身是《精神现象学》屮意识、自我意识与理性诸阶段的归宿,而绝对精神则是它的自为存在形式。只有从黑格尔特有的这个立足点看问题,我们才能理解“精神”章中的一些疑难之点,也才能达到对近代以来的内在性世界观的深刻反思,并真正把握黑格尔在世界问题上与马克思、狄尔泰、海德格

2、尔的一些深层的相通之处。关键词:精神/世界/黑格尔/康德/长久以来,“精神”似乎成了一个与当代思想格格不入的概念。德里达的《论精神》一书早己展示过这个概念与传统形而上学之间纠缠不宁的关系,在一般学者的印象里,这个概念也多属过时之物。我们从近世学者们对《精神现象学》这部最典型的精神哲学著作的解读中更可以充分看岀这一点:站在意识哲学的立场上,人们往往不是将他的这个概念还原到第四章中主体间性的层面,就是从第五章描绘的近代理性那里挖掘它的根源。这种旁敲侧击的做法恐怕会错失黑格尔的本意。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黑格尔是近代以来第一个真正立足于意义世界本身系统地展开问题的哲学家;从该书的布局看,黑格

3、尔在写作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近代理性无论表面看似如何中立无私,却总是难免陷入意识哲学的窠臼,必须转而从作为事情本身的意义世界出发才能使理性之光真正照鉴真理,遂调整原先的篇章布局,将“意识经验的科学”改造为“精神的现象学”。这一立场一经确立,精神概念便成为黑格尔后来的整个体系的核心。对于黑格尔哲学中如此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如果仅仅因为后卅学术风气中产生的一些偏见便对其采取还原乃至回避的态度,那显然是不公正的,只有澄清其原本的样貌,才能真正看清它的当代意义。一、精神与世界精神概念在黑格尔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黑格尔自家庭教师年代起,就在荷尔德林与谢林思想的激荡之下寻求作为“全”或“

4、一”的真理,以及最能表达这一理念的合适概念。他曾在法兰克福时期和耶拿时期先后将冃光投向“生命”、“爱”、“同一性”、“理性”,偶尔也关注明显带有局部性色彩的“伦理”、“现实性”和“实定性”等概念,这些名相虽然都能从各自的角度纠正近代知性思维的某些偏失,却都无法令黑格尔完全满意,黑格尔最终选定的是精神概念。这个追寻历程中隐藏着能使我们理解精神概念的一把钥匙:真正的整体性。众所周知,精神概念承载着西方历史上渊源各异的诸多思想的遗产,像古代奴斯(nous)>灵气(pncuma)>实体(ousia)学说和中世纪圣灵概念等都多少能在这个概念中找到其回音。但无论来源多么复杂,有一个基本的含义是

5、贯彻始终的:整体性的生机力量,即赋予事物生机的通贯性力量。黑格尔看到,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立足于整体性本身之上看问题,而不是从部分的角度看整体,这就是他在《费希特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中提岀那个著名说法——“同一与差异的同一”——的深刻含义。在《精神现象学》中,精神既是“精神”章的主题,又是全书的主题,因为全书都是在描述精神显现的过程(现彖学)。在《哲学科学全书》中,精神既可涵括人文的世界(是为精神哲学),又可覆盖整个体系一一精神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弹性,乃是因为精神即是作为人与事物之真正整体与根据的、实在的意义世界(下文亦简称“世界”)。只要确立了实在意义世界这个立足点,那么随着我们的

6、生活世界的广狭不同,精神的辖域看起来就像在“移步换景”一般,但绝不会倒退到先前的近代理性所陷入的那种个体与个体聚讼不休的局而中去。整部《精神现象学》讲述的就是一个从主观而外在的认知模式(第一至第三章),逐步深入到群体共在性的知识与权力竞技场(第四、五章),直至终于超出近代理性而达到实在意义世界这一立足点并重新考察西方文明史(第六章),最后达到这个世界对自身之主体性的自觉(第七、八章)的连贯过程。近代哲学家们虽然都零零星星地提到过世界这个概念,却都没有真正立足于世界本身来全而系统地看问题,而大多是从意识的角度岀发在考察世界中的一些要素(我思、上帝、经验,等等),内在性世界本身往往只作

7、为他们思想的一个隐蔽条件而无人问津。由费希特引领的德国观念论打破了这一局而。费希特笔下的“自我”所作的设定活动在一般人看来极为抽象与任意,实则深刻地反映了内在性世界观的根本机理:任何现彖与知识都以对某个世界范围的设定为前提,而且这种设定不仅关乎该范围内的事物的界定(使之得以可能清楚明口而可定义),它同时也是对该范围之外的事物的界定(比如科学范围之外的伪科学、非科学,理性范围之外的蒙昧等等)o这个范围本身可以随着生活世界的丰富与扩大而发生改变(费希特早期称之为“奋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