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25923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5
《关注语文意识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语文意识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指的是语文的修养,包括语文知识、能力、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情感等;包括阅读素养、写作素养、交际素养、人文情怀、文化气质等。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高与低取决于语文意识的强与弱。 一、强化积累意识――语文素养的基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为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
2、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当然应该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口语交际、阅读、习作,都有自己的规律。了解这些语言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内核。三是规范语言的积累。如教材文本的学习、记诵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等。学生通过规范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认识,更重要
3、的是为语言发展获得了借鉴。7 如何较好地实现语文积累的这个过程呢?当然要让学生进行背诵记忆。记忆是积累的末端环节,最终决定着积累是否有效。但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很多孩子“提背色变”,有抵触情绪。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要他去负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背诵记忆在课堂上有所凸显,有义务让我们的孩子爱上背诵。在语言积累的记忆过程中,以下几点特别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第一,理解、感悟、鉴赏是积累记忆的基本条件。这里的理解、感悟、鉴赏是就学习者知识背景而言,不一定要很深入,可以是浅层次的,但却不能完全缺
4、失。没有理解、感悟、鉴赏的记忆只能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第二,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四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理解中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第三,四个环节是一种认知心理过程,但这些环节又不是绝对不变的,有时还可以略过或省去其中某个或某些环节。从理解到记忆,积累往往需要循环往复多次,不是一次完成的。第四,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诵和背诵。如课堂上通过教师范读、录像范读、配乐朗诵、欣赏名家朗诵、竞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初步学会欣赏朗
5、诵的美,从而产生模仿和超越的心理,激发其热爱之情。可以通过举办背诵大王的比赛等,为孩子搭建展示朗读技巧和记忆能力的平台,及时给予奖励。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语文积累而教,而积累是一个较长的动态过程,语文积累丰厚,学生思想之翼才会飞翔,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7 二、重视问题意识――语文素养的支点 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以问题为支点,推动语文学习向纵深推进。在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不是靠传授,而是靠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一定条件、环境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灵感去发现“新”问题,通过动
6、脑、动手、自主地参与观察、比较、尝试、判断、分析、思考等活动来培养。这涉及到的面和方法很广,如何使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呢? 1.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问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的话,就会表现出一种厌倦的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质疑问难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哪些细节,让今天的我们依然深有感触?提示: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詹天佑》这篇课文中写到了他在勘测线
7、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细节。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哪些细节最让你有所感触?”像句子“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先让学生读一读,并适时引导学生自己质疑:假如“大概”、“差不多”说法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呢,甚至是“大概”、“差不多”7做法出自工程人员之手呢?会怎么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会质疑几种线路的设计方法究竟是怎样的,从而主动探究文本,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 2.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质疑 有不少科学家因为自己对某些现象产生好奇,
8、而去积极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