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2255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把握学生心理 巧设数学课堂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学生心理巧设数学课堂提问 摘要:恰当的提问是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具体数学教学实例入手,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提问运用的得失和原因,从教师角度探究应怎样把握儿童的心理特征,巧设课堂提问,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心理;课堂提问;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88-01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去思考、去探究。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提问时只有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如果提问时不考虑
2、儿童的思维特点,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还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些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教学活动的不可控制。我们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片断:《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师在简短的谈话导入后,提出问题。 师:有三种气球,老师想要选两个,可以怎样选呢?我们先看看每种气球的价钱。 学生汇报每种气球的价钱。 师:在每个小组的学具袋中都有这样的三种气球,拿出来。5 学生拿出几种气球若干个,摆在桌上,表现出急于动手的表情,这时教师继续提问。 师:互相商量商量,选哪两个…… 学生马上就在小组中开始讨论了。从教师的表情看,教师好像还没有说完,教师下意识的赶紧叫停。
3、 师:停一下,听老师说完。 学生慢慢停了下来,有的学生还在暗地里摆弄手中的学具。教师又继续说要求。 师:讨论时想一想,可以怎样选?有几种不同的选法?每种选法需要多少钱?小组长在表格中做好纪录。开始讨论吧。 学生又开始讨论了。 在这个片断中,教师在要求还没有讲清楚时学生已经开始了讨论活动,教师赶紧叫停。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学生“不听话”吗?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提问时忽略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年龄特点,并缺乏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提前行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有自主探究的需求 从发展的角
4、度考虑,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主探究的强烈需求,因此当他们看到学具时就有动手摆一摆的想法,当听到“商量商量”的要求时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讨论了。 2、学生提前进行了预习5 新课标教材的丰富内容、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以及贴近儿童的卡通图画,都会吸引学生去阅读教材,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有的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对题目进行过认真地分析,再加之他们好胜心理的驱使,急于讨论并抢先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 3、学生具备了事先预知的能力 由于在前面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到学习的后半阶段
5、,有些学生能凭借已有的经验事先预知要讨论的问题,再加之急于表现的愿望,因此提前“行动”,其他学生也就被带着一起讨论了。 二、从教师角度考虑,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应让学生来适应教师的提问方法,而要在设计问题时就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去适应儿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1、要做到“动作要求”后置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当他们听到“动作要求”时,马上就会动起来,不论懂不懂、会不会,都要去试一试。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就有了“动”的要求,如“同学们讨论一下……”,“互相商量商量,选哪两种……”等,学生自然就开始讨
6、论了。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把“动作要求”放到最后面,使学生在真正理解了如何去做的基础上,再提出诸如“商量商量”、“讨论一下”等动作要求,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要注意一次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5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讨论、操作等活动,能增强学习活动的目的性。但如果在活动前给学生提出过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太多的问题参与学习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只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相对狭小了,因而在活动中会失去真正意义的自主,陷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学生进行讨论或动手操作前不要提出过多的要求,给学生更大的
7、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能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3、要顺应学生的思路调整教学活动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遇到问题后,由对问题产生的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不能给学生灌输“思路”,要用恰当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上述案例中,在学生已有了讨论的积极性,并开始了讨论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叫停”,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维活动,甚至会挫伤他们的思维积极性。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妨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地研究。如在案例中,教师提出
8、:“互相商量商量,选那两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进行讨论,这时就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