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ID:31021813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_第1页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_第2页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_第3页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_第4页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Seminar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seminar引入中国多年,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学者研究Seminar教学模式的文献30余篇,从概念、发展、实施现状等方面入手,将所获文献进行简单梳理。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综述  Seminar教学模式,指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结成小组,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和科研的双重目的。笔者通过在CNKI中国知网上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2012)进行跨库检索发现:主题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论文共计35篇,其中题

2、名中含有"seminar教育模式"的文章27篇。另外,在优秀博(硕)士论文库(2002-2012)中,主题、提名中均没有涉及相关"seminar教学模式"的硕博士论文,与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相比,我国目前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还稍显薄弱。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一)seminar教学模式的渊源5  Seminar一词源自拉丁文的"se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后演化为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的班级。Seminar纯粹是舶来品,早期的Seminar是出现在德国大学语言学领域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3、教育的发展,Seminar已被各国高等教育广为借鉴,其概念与内涵早已发生了变化。  当今国内学者对seminar教学模式做了大量考证与研究,对其历史发展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观点。雷安军等就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产生于德国,最早见于1佛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1737年,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创办哲学seminar,从而把seminar引入到大学。[1]但这一时期的seminar多数由个人创办,而且往往随教授的退休或逝世而自行消失,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对现成真理的阐释,不重视研究。直到1810年,洪堡创办"现代大学之母"-柏林大学,[2]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下,才使得semin

4、ar由原生性的含义发展为带一种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3]对seminar渊源的研究虽在学术界大体形成统一观点,但还是不乏有个别声音,如杨超、邢新、薛春雨等人认为seminar源于英国,后广泛流传于世界其他国家。[4]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Seminar产生之初,就被界定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即"研讨班",另一种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译为"研讨课"。seminar教学方法显示出的优越性,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学者们在研究时逐渐倾向于第二种职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seminar"生动形象的音译为"席明纳"-研究者们在轻松平等的学术氛

5、围中"席"地而座。大家围成一圈,自由自在地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通过对话使大家对问题的理解更"明"晰,最终能够在自己的思想中又"纳"入了新的知识。[5]"席明纳"简译作讨论会,但这个名称还传达不出它的精神,所以用这个音译的名词更为恰当。5  二、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  综观近十年间,国内学者对seminar教学模式实施现状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  第一个视角是阐述"seminar"教学模式的特征。  马启民认为seminar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规范性。即seminar作为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具有较为确定的形式、固定的

6、时间、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明确的要求;第二,制度化。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它融合于教学之中,与课堂讲授紧密结合一起;第三,适应性。应工业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出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seminar教学模式逐渐定型,它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因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第四,灵活性。此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并存在于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之中,它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水平高低使内容有所变化。[6]  第二个视角是分析"seminar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章群、牛忠江、部金洲等学者认为semina

7、r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这一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活动占据主导地位的模式,其根本原因是有着坚强的教育科学理论作为智力支撑。三位学者认为支撑seminar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动理论、主题教育理论等[7]。5  第三个视角是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Seminar引入我国后,各界学者就致力于将seminar模式本土化,将其与中国的教学实际问题相结合。S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