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12355
大小:3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5
《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郑樵对文化传播的贡献透析论文 论文摘要:郑樵的文献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毕生从事文献的收集整理,著作繁富,对图书文献的搜求、编排著录、著录人选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性见解;关于金石图谱文献也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论文关键词:郑樵;文献;文化传播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传播媒介,文化传播关心社会成员怎样分享并相互传递知识、态度、习惯、行
2、为模式及效果。文献资料(主要是书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它经历了从甲骨金石、简帛到纸本的物质载体的演变;从刻契、抄写到书写形式的演变。文献资料在流传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文献的散失、错讹等情况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因此,文献的编撰整理工作是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郑樵字渔仲,号夹潦,别号西溪遗民,宋代福建路兴化军兴化县(今属福建蒲田县)人。他是宋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对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文献整理的巨大成就 郑樵把毕生精力用于治学,他学识渊博。著作甚多,顾领刚先生曾对他的著作进行了考述,将其分为十四大类,约67种。此后,一些
3、专家学者对郑樵的著作也进行了考订。娄曾泉先生认为成书连同其它已具初稿,尚未成书者合计有九大类五十种左右。阳卿张须先生认为郑樵的著作当为九类五十七种。厦门大学历史系郑樵研究小组认为根据文献的记载,郑樵生平的著作达八十四种。 郑樵著作的确切数目尚待进一步考证,但他著作繁富这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这些著作能大部分流传下来。这将为我国图书文献宝库,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更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传播。不幸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已经亡佚了,流传下来的仅《通志》、《夹漂遗稿》、《尔雅注》等寥寥几种。 在郑樵遗留下来的著作当中,惟《通志》保存得最完整,流传最广,也最能体现郑樵毕生治学功力之所在。尽管郑樵的许多
4、著作已经失传,但这些著作的某些内容及精华实际上被保存在《通志》里。 仿效司马迁,用纪传体编撰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是郑樵多年的宏愿。 《通志》共两百卷,是纪、传、表、志俱全的通史,其中本纪18卷,世家3卷,列传108卷,载记8卷,年谱4卷,二十略52卷。 郑樵自称其书“虽日继马迁之作,凡例殊途,经纬异制,自有成法,不蹈前修……樵之修书,断不用诸史旧例,明验在前,小人岂敢厚诬君子”。但如果从组成《通志》几个大的部分来看,《通志》的体例并未超出前人。《通志》大致分纪、谱、略、世家、列传,载记六个部分,其中前五个部分与《史记》的体例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将“表”改成“谱”,将“书”改成“略”罢
5、了。至于“载记”虽不出自《史记》,然亦非郑樵自创。晋书当中便有载记三十卷,以载记的形式对头绪繁多、史料破碎的五胡十六国历史进行记载。因此,就《通志》的大体体例来说,郑樵并无什么创新,只是吸收了《史记》及其它史书的长处。当然,在体例的一些具体细节问题上,郑樵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如在《史记》中,象孔子、陈涉、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重要历史人物被列人世家,而《通志》却将他们调整到列传中,使体例显得更加统一。为将宦官中一些有影响、有成就的人物写进自己的史书,郑樵又特设了《宦者传》,而此传是司马迁、班固所不曾设置过的。再如,郑樵为总天下之大学术于一书,于《通志))中设《二十略》,其中十五略为
6、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为郑樵自创。《艺文略》更是一改历代史志四部分类的传统方法,将全目分成十二类,百家,四百二十二种,这些无疑说明《通志》的体例虽继承前代正史体例,但并不是完全因袭,其中也包含着创见的成分。 《通志》纪传部分内容主要的还是对前人的继承,对原来的史书也并无超越,所以在后世影响不大,人们宁愿看原来的史书,而很少看《通志》的纪传。 《通志》真正的精华所在,还是其中的《二十略》。对于《二十略》,郑樵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自负地说:“总天下之学术而条其纲目,名之日略,凡二十略。百代之宪章,学者之能事,尽于此矣。其五略,汉唐诸儒所得而闻;其十五略,汉唐诸儒不得而闻也。”在《通志,总序
7、》里,郑樵逐略说明写作《二十略》的原因和目的。其中《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艺文略》、《校做略》、《图谱略》、《金石略》等十五略,都是出于郑樵胸臆,不涉汉唐诸儒议论。至于其它五略,郑樵以为“《礼略》所以取五礼,《职官略》所以秩百官,《选举略》言抡材之方,《刑法略》言用刑之术,《食货略》言财货之源法,虽本前人之典,亦非诸典之文”。 后世有人曾指责《二十略》亦并无创新,如《四库全书总目》的作者就对《二十略》逐略加以批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