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

ID:3100703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5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_第1页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_第2页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_第3页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_第4页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的取舍差异  [摘要]郭沫若是一位“全能式”的文化巨人,而金斯堡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诗歌创作是二人文学活动的起点,甚至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背景及创作理念等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二者在诗歌创作题材方面的取舍差异,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关键词]郭沫若;金斯堡;诗歌;创作题材;差异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人与学者,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伴随着中国现当代诗歌发展的步伐,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而不可磨灭的贡献

2、,其瑰丽的诗篇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金斯堡以诗人身份,最终成长为一位文学运动领袖,诗歌创作在其人生轨迹上的地位不可更替。由于二人所处时代背景、社会国家、文化氛围的不同,在诗歌创作上也有许多的差异,在此本文主要对其取材差异进行分析研究。  一、郭沫若与金斯堡的诗歌创作背景  郭沫若开始诗歌创作的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浪潮的席卷之下,赴日留学的郭沫若开始投身诗歌创作,以此为突破口来响应“五四运动”,并组织在日留学生建立夏社进行爱国活动。此后郭沫若深深沉浸在诗歌创作的海洋中,

3、有大量诗篇问世。在郭沫若的诗歌中,热情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处处体现着“动的精神”、“反抗的色彩”6,并深切的表现了时下青年人的烦恼与悲哀。正是在这样一种风雨飘摇、新旧更替的时代背景下,郭沫若的诗篇中充斥着“动的本能”,从根本上脱离出往古诗歌创作的范畴,开拓了一片诗歌创作的新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毒品、同性恋成为整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尤其是青年人颓废不安。金斯堡就出生和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且诞生于十分复杂的家庭中。移民的身份、幻想症的母亲,使金斯堡从幼年起便自卑而敏感,并

4、促使其少年时投入同性恋阵营的怀抱。从1945年开始,未满二十周岁的金斯堡便开始寄希望于诗歌创作来宣泄苦闷,并最终将其作为宣泄个人情感、揭露社会病态的工具媒介。  二、郭沫若与金斯堡的创作思想与特点分析  对于郭沫若而言,诗歌创作的初衷是表达个人与民族的郁结,在国破民苦的社会时局下,诗人需要借助诗歌的力量来表述情感,唤醒民众。因此,诗人以情感为基石,以丰富而绮丽的想象力为手段,来表达“动的精神”和“反抗的色彩”。基于这种创作思想,诗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方式与西方文化思想,通过激烈的文字语言表述个人情感,

5、开创了极具个性化的诗歌的新篇章。  郭沫若的个人思想受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影响,在其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日、俄、印度、英美等国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像同时代许多其他的知识分子一样,郭沫若具有“中西合璧”6的典型特征,汲取多种文化思想之精华,并对多种文化艺术形式有着卓越的吸收消化及创新能力。郭沫若不仅吸收融合多种文化之精华,且极其注重自我,这是成为伟大诗人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强烈的内在冲动,最大化的激发了他对外在的吸收和利用发挥。这些表现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上,便体

6、现为基于情感的理智透视与表达、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共融上。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中,往往是基于情感的理性透视,用强大深切的情感来容括理性,在创作过程中并非单纯理智的分析表述对象,更是用情感去感受和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得窥真髓,从外在透视内在,从而实现性情与心智的深入沟通和共鸣。同时,诗人将泰戈尔、孔子、斯宾诺莎、老庄、王阳明等人的文化思想和哲学思想包容在诗歌创作中,并形成了具有个人印记的泛神论思想,这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其诗歌作品的思想内涵、表现方式产生了巨大的优化作用,在其诗歌作品中处处体现着自我

7、文化人格精神。  三、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的题材取舍分析  在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中,往往能够看到许多历史、神话故事的题材,这与郭沫若的创作思想与美学理念有很大关系。以古鉴今,能够强化艺术的想象力,并赋予诗歌以哲学思想,在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可以更为全面而充分的表述个人情感与思想。以诗篇《天狗》为例,这篇诗作与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诗词的中和之美截然不同,处处透露出粗犷、强悍的美感,具有独特的神韵。“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诗篇中“天狗”意

8、象便是作者的化身,同时也是五四时期已经实现自我个性意识觉醒的知识者象征,“天狗”6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发出了毁灭一切并重新创造的战斗呐喊,表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救世创世的磅礴激情。正是借助了古代神话中的角色,诗人才能如此汪洋恣意的表述个人情感和思想主张,并深刻的触动了动乱时局中人们麻木的心灵。  郭沫若的诗歌作品中不仅有历史、神话故事的题材,还有许多是大自然的题材,诗人借助对大自然的讴歌来表达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