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006588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关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政策、安置等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被征迁群众的心理情感、征迁政策、后续安置等方面浅析我国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征地拆迁;征迁政策;安置; 一、征地拆迁现状概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
2、的重要指标。"为加快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征地拆迁成为各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因征地拆迁和群众安置引发的干群矛盾已成为近年来群众上访的焦点之一。据国家信访局统计,近三年反映城市建设特别是征迁安置问题的信件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恶性事件。征地拆迁特别是大规模拆迁一度成为被征迁群众的"不能承受之痛"和各级基层政府的"不能承受之重"。征迁之痛深深地刺伤了被征迁群众,也牵扯了地方政府大量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经济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5 不可否认,在征迁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都能做到依法行政,维护被征迁群众的合法利益,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确保
3、征迁大局稳定。但由于征地拆迁涉及面广,征迁工作人员素质也有差异,工作难免有不到位、不规范的地方,加之部分被征迁群众不懂政策或虽懂但不接受政策,"征地难"、"拆迁难"的情况仍广泛存在。工作阻力大,进展缓慢仍是基层征迁工作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浅析征地拆迁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征迁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情感方面。征地拆迁使得原有的稳定的社会关系被打破,血缘、亲缘、地缘关系被撕裂,熟人社会的解构给被征迁群众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村庄里的老人们,故土难离,穷家难舍,很难接受搬离村庄、丧失土地的现实。猝然的搬迁往往容易引发各式各样的
4、社会心理问题。5 (二)政策方面。以郑州市为例,村庄整体拆迁的地面附属物补偿标准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国家建设征收集体土地青苗费和地上附属物补偿标准的通知》(郑政文〔2009〕127号)文件执行。按照此标准核算,被征迁农户大约可获得30万元-40万元的附属物补偿款。此外,被征迁群众每人可获得60平方米-70平方米的住房,按照近两年郑州市的平均房价计算,折合人民币约45万元。为什么相对优厚的补偿条件仍旧没有减轻征迁工作的阻力呢?众所周知,近年来,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国家对被征迁群众的补偿标准一再提高,群众的期望值也随之"水涨船高",部分群众甚至希望通过拆
5、迁达到"一夜暴富"、"一劳永逸"。同时,标准的一再提高也导致部分群众对征迁持观望态度,"等一等、拖一拖"成为被征迁群众获取更多补偿款的一种手段。因此,征迁补偿标准的易变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征迁工作的阻力。此外,地域政策的不一致问题也是引发征迁阻力的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统一的全国性补偿细则,各省级人民政府一般都是在对土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规范之后,将具体补偿范围和标准的规章制定权交由各地、市、州级人民政府行使。这一程序导致各地征拆补偿标准不一致,引发攀比心理。在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不同标准,造成区与区、街道和街道,甚至同一条街道上同类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不
6、一样的情况。征迁补偿标准的易变性及不统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征迁难"的现状。 (三)安置方面。一是安置房不能按时奠基开工。在征迁之初,征迁工作人员为加快工作进度,大都会承诺安置房奠基及建成的大致时间。然而,由于建设开发相关政策的调整、征迁遗留户等各种原因,往往是"拆的时候轰轰烈烈,建的时候修修停停",政府部门的安置房承诺往往不能兑现,引发超期过渡费、群众上访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虽然在征迁过程中,政府部门为失地农民办理了社保并每月发放过渡费,但由于土地的丧失,被征迁群众已基本不可能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再加上部分群众文化程度较低,但行为习惯、
7、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原阶段,跟不上城市生活的要求,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就业难度大,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无法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难以真正融入城市。5 (四)被征迁群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是造成"征迁难"的重要原因。在征迁工作中,政策宣传人员常常吃"闭门羹",群众避而不见,政策宣传根本无从谈起。在一些可协商的问题上,群众对征迁工作人员的不信任更是让双方无法进行正常的谈话沟通,征迁工作陷入僵局。这种不信任既有纵向的历史原因,也有横向的人为因素。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官民一直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状态,身份上的不对等性致使双方从来不存在平等对话的可能性。近几年来,虽然政府一
8、直倡导从"管理型"向"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